低代碼平臺適用人群及場景
低代碼平臺適用人群及場景
低代碼平臺提供可視化設計器,開發者無需編碼即可完成絕大多數功能;還需要提供編程接口,少量編碼開發更多擴展功能。低代碼技術的普及,進一步降低了企業軟件開發的技術門檻,提升了交付速度,降低了總體成本。讓更多企業可以通過 “量身定做”的軟件不斷升級其數字化水平。
低代碼平臺的顯著特征在于“快速構建 IT 環境來簡化應用程序開發的復雜性”,低代碼的出現雖然大幅降低了業務開發的技術門檻,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人都能成為平民開發者,也并不意味著任何企業能夠不假思索地去部署低代碼開發。
作為一種嶄新的開發技術,企業該如何將低代碼應用到企業信息化中來,誰更適合使用低代碼來做企業軟件開發?這個問題在業界尚無明確的結論。拋開各低代碼廠商強化自身產品優勢所做的宣傳,除了期望借助低代碼技術的東風,轉型進入 IT 領域的業務人員。
現階段的低代碼平臺的目標群體:
1、把低代碼開發作為一種工具提供給獨立軟件開發商 ISV 、系統集成商 SI 、 SaaS 企業、渠道代理商、咨詢公司等,以實現它們各自的目的。比如 ISV 和 SaaS 企業一般會購買低代碼開發工具充實自己的底層開發能力,用于擴充自己的產品線以期望占領更多的市場;渠道商和咨詢公司則把低代碼開發作為項目實施的工具,用于提高自身的系統部署效率;集成商則把低代碼開發視為一種新功能,可以在招標時為潛在客戶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2、通過低代碼開發向外提供開發服務,承接各類企業的原有信息系統改造或創新應用開發等任務,性質類似于軟件開發外包,只不過低代碼開發平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短時間內具備技術先進性的優勢。
3、把低代碼開發打造成一個平臺,吸引 ISV 甚至個人開發者到平臺上開發應用,然后向企業客戶提供產品以及后續的二次開發個性化定制服務,而平臺則作為連接的角色負責訂立統一的標準和交易規則,并努力把供需兩端都做大,形式上類似于 App Store,只不過其提供的是 API 不是 APP ,服務的是企業而非個人。
行業專家認為三類人群最有可能成為低代碼開發的受益者,分別為:
l IT 技術人員
l 項目實施經理
l 專業開發人員
傳統軟件開發方式對開發團隊的技能要求非常全面,從商業到運維,從設計到開發。所以,軟件開發通常都是“團隊作業”,每個成員分別貢獻出對應的能力領域。而隨著低代碼技術的出現,設計、開發和交付環節的技術要求,因為技術門檻的降低而取消或者弱化。
大量項目實踐表明,低代碼適用的主要場景有2個:
A. 甲方自主開發
這個場景下,企業的IT人員繼續負責業務理解、需求整理的工作。與傳統方式最大的差別在于,借助低代碼的可視化設計能力,在無編碼的前提下,IT人員能自行完成從設計到開發的全過程,并利用低代碼的“一鍵發布”功能,完成項目的最終交付。
該場景下,IT 人員從單純的甲方項目經理(部分企業稱之為產品經理或甲方代表),兼任了架構師和程序員的崗位。除了節省專業開發人員的人力和管理成本之外,“最懂業務的人直接做業務系統”所帶來的溝通優勢,還能進一步提升項目交付速度,保證系統和業務需求的強貼合度。
B. 乙方快速交付
第2個場景是指軟件廠商、行業軟件代理商、系統集成商的項目經理(也稱實施經理),在與甲方完成業務分析與項目交付的同時,承擔起設計和開發和交付工作。
對于 IT 團隊建設投入不足的企業客戶來說,將業務系統或行業軟件的客戶化開發項目外包給專門的軟件公司是更可行的方案。此時,作為乙方的軟件公司,則可以利用低代碼,進一步壓縮團隊規模,提升生產率,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完成項目交付,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
以上可以看出,低代碼平臺旨在同時服務甲方 IT 技術人員、項目實施經理和專業開發人員。對于甲方有一定 IT 相關知識的技術人員來說,在經驗豐富的 IT 人員或專業開發人員的指導下,創建經過深思熟慮的與實際需求相符的應用程序,擴展了技術團隊的業務能力。對于項目經理和專業開發人員來說,通過可視化的操作搭建應用程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開發效率。同時低代碼平臺也允許他們根據需要手工編碼來應對更復雜的系統需求,這意味著在提高技術團隊的業務價值的同時,降低了開發工作的積壓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