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解碼低代碼開發平臺如何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一文了解解碼低代碼開發平臺如何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做了多年“信息化”的我們咋一看到這個詞匯難免會有些暈眩,好在任何事物都是有跡可循的,我們不妨來看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它與“信息化”有什么關系,以及“低代碼開發平臺”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能發揮什么作用。
目錄:
一、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二、 低代碼開發平臺又是什么?
三、如何運用低代碼開發平臺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一、企業數字化轉型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什么是信息化?
談及企業“數字化轉型”,那就繞不過我們聽了很多年的、耳熟能詳的“信息化”,沒有“信息化”也就不會有“數字化轉型”。“信息化”的本質是工業時代之后“信息”產生的價值被發現——“信息”可以創造社會財富,可以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從而引發的一場變革。
“信息化”一詞的使用頻率極高,國務院印發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給出了較為正式的定義,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與企業相關的“信息化”主要是在做以下幾方面的事情:
建設“信息化”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跟蹤、引進國外的“信息化”技術,加以運用并進行自主創新;
降低成本,增加質量和效益;
增強網絡化服務能力和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技能。
什么是數字化轉型?
坊間對“數字化轉型”的解讀是五花八門,經常把人弄得一頭霧水。我們還是拋開各種迷霧般的說法,看看政府想要的“數字化轉型”是什么樣的吧。從國務院國資委科創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中,我們可以總結出“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的區別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實質內容:
“信息化”的核心是“降本增效”,而“數字化轉型”則是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基于數據驅動,技術和業務深度融合;
“數字化轉型”是全面的“數字化”,將現實世界中有價值的人、事、物全部轉變為數字存儲的數據;
通過技術,驅動企業業務運作模式和商業運轉邏輯的升級和重構;
企業的價值環節與其他企業進行協同和打通,重構企業的價值鏈體系。
為什么要數字化轉型?
得益于多年的“信息化”,企業和競爭對手的服務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甚至出現了全球性產能過剩,而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用戶行為習慣也隨著各類數字產品的出現而發生變化,市場從企業生產什么,用戶買什么逐漸轉變為用戶需要什么,企業生產什么。企業不得不優化產能、提升價值,進行產業轉型升級,以搶占新的競爭制高點。
怎么做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要先夯實基礎:
技術方面: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管理方面:盡快消除業務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鴻溝”,重構企業的業務組合、協同方式和管理層級;
數據方面:打通“橫向、縱向和端到端”三大數據流,實現從設計到服務,從客戶到生產、從前端到后端的“數據互聯互通” 能力;
安全方面:加強安全資源儲備,提升安全防護水平。
數字化轉型可以從多個方向入手:
產品創新:開發具備感知、交互、自學習、輔助決策等功能的智能產品與服務,更好地滿足和引導用戶需求;
生產運營:探索更適合企業的管理模式,利用數字能力調整企業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管理體系;
用戶服務:實時感知、分析和預測用戶需求。整合服務渠道,實現從訂單到交付全流程的按需、精準服務,提升用戶全生命周期響應能力;
產業體系:與內外部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形成融合、共生、互補、互利的合作模式和商業模式。
二、低代碼開發平臺又是什么?
低代碼開發平臺
低代碼開發平臺是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系統的開發平臺。低代碼開發平臺采用模型驅動開發技術,把業務對象抽象成各類模型,包括數據模型、組件模型、表單模型、流程模型、業務規則模型等,開發過程則基于這些模型進行可視化建模和配置,必要時再編寫代碼對應用系統中部分復雜邏輯的實現進行補充。這種開發方式給低代碼開發平臺帶來一些天然優勢:
輕松上手
學習難度低,甚至完全不懂編程的業務人員都可以快速學習和進行應用開發。
高效率低成本
使用大量的組件和封裝的接口進行開發,以及低代碼開發平臺集成了應用框架和底層實現,開發效率大幅提升,從而也可大幅降低開發成本。
高性能低缺陷
低代碼開發平臺自動生成運行代碼或者解析業務模型,應用代碼的整體質量高、性能高、安全性高、Bug更加可控。
易于運維
采用模型建模和配置的開發方式,代碼的結構化程度高,容易維護。
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兩種技術路線
三、如何運用低代碼開發平臺
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主數據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分別適用于哪些應用場景呢,下面來給大家做一下講解。
主數據集中管理的方式適用于沒有業務系統或沒有數據庫存儲主數據信息的主數據,也適用于多個業務系統公用的主數據如性別、境內外、國家代碼等。需要集中維護的主數據,主數據的源頭就會是主數據管理系統。
需要分散維護的主數據的特點為有成熟的業務系統、業務庫存儲主數據相關信息,各主數據源頭系統通過ETL或接口方式將主數據所需信息傳輸到主數據管理系統中,由主數據統一解決各系統間的沖突,從而達到主數據由源頭系統分散管理的目的。
五.主數據實施過程有哪幾個步驟
主數據實施過程包括主數據分析、主數據建模、主數據清洗、主數據應用、主數據歸檔五部分組成。
1、主數據分析包括:識別主數據、明確主數據的需求、確定主數據范圍、確定主數據的源頭及數據抽取交互方式。
2、主數據建模包括:主數據模型規劃、主數據模型設計、主數據模型發布等。
3、主數據清洗包括:對源頭方抽取到的主數據進行同步清洗轉換的過程。
4、主數據應用包括:各使用方根據自身的需求對主數據發起使用申請、由主數據管理員主導組織審批、然后經由主數據管理系統分發服務等過程。
5、主數據歸檔包括:對主數據的模型、主數據的數據等進行版本控制、版本追溯的過程。
通過對主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最終達到對主數據獲取、管理、應用、歸檔的目的。
數據標準和主數據建設的最終目的均是更好的服務于企業信息化建設、數字化轉型,因此實用、好用永遠是第一目標。
精選提問:
問題1:客戶企業處于什么樣的階段,適合或者應該做這類項目?
有兩種情況相對都比較合適做這類項目 1. 客戶企業處于信息化建設階段相對比較合適做類似項目。在這個階段制定的數據標準才能給更大化被使用,主數據的落地價值也會更大;2.客戶企業信息化相對成熟,數據標準的問題已經相對明顯,客戶對這塊的需求比較迫切,可以引導客戶進行此類項目的開展。
問題2:如何識別主數據?
主數據一定是從核心業務數據中抽象出來的一類數據,符合主數據特征的數據我們可以識別為主數據,即核心業務數據、變化緩慢或變化周期長、有共享需求、有被重復利用的價值的數據。
關于作者:老練,普元數據領域資深顧問,長期深入一線參與過多個不同行業重點數據類項目,在智慧城市數據共享交換、企業數據中臺建設等方面均有豐富實戰經驗。并對數據標準、主數據及數據治理等方面有自己獨特認知和見解。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