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傳感器、3D打印、機器人能重塑制造業的未來嗎?

      網友投稿 455 2025-03-31

      物聯網、傳感器、3D打印、機器人能重塑制造業的未來嗎?

      大規模機械化使得工廠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可制造出大量的產品,并改變了數十億人的工作與生活。

      但傳統產品生產存在著諸如研發成本高、生產周期長、原材料利用率不足、產品可能會大量積壓等一系列問題。

      今天,隨著互聯網與制造部門、消費者的深度融合,一切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方面,企業獲取消費者信息的渠道更加簡單快捷,得以更快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及市場變化。

      因此,產品從設計到大規模生產的流程正在因新技術的應用而發生變化,而以下三大變化將為制造業帶來根本性的變革:大規模定制、開放式創新與智能化工廠。這些變化也將是工業4.0最直接的體現。

      物聯網、傳感器、3D打印、機器人能重塑制造業的未來嗎?

      因成本問題,個性化和定制化一直是傳統制造業難以施展的領域。而3D打印、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技術的融合將使企業可以規模化地生產個性化定制產品。

      據預測,人工智能只需將自動化生產轉向自定義配置產品,即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3D打印將使得我們直接從設計轉到生產,并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得以加速數量級生產。

      3D打印也將成為大規模定制化生產的最大驅動力,而通過結合大量的消費者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定制化產品可以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該技術正處于指數級增長階段。據統計,2015年,增材制造(俗稱3D打印)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近52億美元,價格在5000美元以內的3D打印機在全球銷量超過25萬臺。據IDC預測,到2021年,全球3D打印行業的支出將達到近200億美元。

      通過數字光合成(DLS)3D打印技術,Carbon 3D公司創紀錄地從液體材料中打印成品鞋,并很好的控制鞋子的彈性、比強度及其它產品屬性。更厲害的是,這一新的工藝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設計流程和原型設計時間,從而直接進行生產,將產品生產周期縮短多達9倍。

      3D打印的應用,不僅僅局限在小型商品制造上。2018年4月,荷蘭3D打印公司MX3D完成了世界首座3D打印鋼制橋梁,并即將安裝在阿姆斯特丹。

      MX3D公司使用的六軸機器人手臂可以在空中從任何方向進行打印。這種多軸打印技術幾乎完全消除了傳統3D打印所需的某種物體支撐,為未來的新結構打印開辟了新的方向。

      然而,3D打印技術并非該40米長的橋梁的唯一新技術。為確保這座橋梁的安全性和優化性能,3D打印鋼結構還配備了一系列傳感器,可以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記錄下走過它的人數和速度,并測量空氣中污染物等數據,還能將收集的數據創建成一個數字橋梁模型,為以后的設計提供數據參考。

      過去,電子產品生產時,需要手動嵌入電路。然而,通過3D打印技術,我們可以將導電油墨直接在產品中打印成電路,一次就可以完成。

      例如,以色列電子3D打印公司Nano Dimension和美國3D打印公司Voxel8等初創公司正在使用導電油墨來打印電路。

      傳統制造企業一般都遠離都市,在設計和研發產品方面費時耗力,且為了安全起見,只能在企業內部自行研發。

      而隨著創新工廠、孵化器、制造設備實驗室的興起,城市正在成為傳統制造業的創新來源。無論是內部研發還是外包,從產品設計到生產技術,任何人都可以介入其中并參與發明。

      在過去,我們談論“開放式創新”已經很多年,不少企業也已經通過這一模式獲得了可觀的成果。但受制于技術、社區等限制,開放式創新并未在更大范圍實現。而現在,真正的“開放式創新”正在到來。

      在制造業中,當可訪問的用戶界面出現時,借助類CAD設計軟件和易用的界面,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發明家和技術創新者。技術開發也將真正呈現出指數級增長,“開放”將成為制造業的關鍵詞。

      硬件工作室和企業孵化器的新生態系統正在城市中心興起。諸如初創企業孵化器Playground Global和開源3D打印公司LulzBot之類的公司正在不斷壯大,為自由創業者提供了優越的物理辦公空間和制造能力。

      正如美國工業設備制造和工藝設計及測試供應商Bestronics的首席執行官Nat Mani所說:“我們越來越多地尋求與初創企業的合作,將其作為業務發展的一種形式,同時也要保持在新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這些初創公司經常在嘗試我們需要知道的新事物。”

      美國3D打印解決方案提供商3D Systems和工業級3D打印解決方案供應商Stratasys等行業巨頭也正在接受分布式制造這一新模式。

      憑借其連續構建3D演示器,Stratasys提供了一個模塊化3D打印機墻,所有打印機均通過云端工作并進行集中控制。

      隨著分布式制造和自動化制造成本的下降,未來開放式創新設計與研發將出現爆炸式增長,而傳統制造商的產品研發模式將受到非常大的挑戰。

      對于一家成熟的制造企業,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協作機器人和Li-Fi將是走向未來制造業必須具備的前沿技術。

      物聯網通訊初創公司Kepler Communications則利用小型的衛星矩陣取代傳統衛星通訊,為偏遠地區的工廠實現工業物聯網設備之間的通訊。

      智能傳感器可以轉換數據,實現與制造設備間的通信,并在性能或安全受到威脅時關閉設備。工業物聯網也使得我們能夠分析生產配額,進行預測性維護并遠程輸入設計。

      對于大型制造商而言,產品召回是最昂貴最可怕的災難,而人工智能的應用,則可以將產品召回的風險降到最低。

      Instrumental、Maana和Augury等創業公司通過收集和分析由物聯網生成的海量數據,使用機器學習技術來檢測設備和機器的異常與風險,并提前預警。

      美國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Augury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傳感器套件,通過工業物聯網分析機器的聲音變化,以此發現機器的異常情況。

      隨著云連接、協作機器人能夠實現自主管理,未來的工廠將實現全自動化運行。

      美國無人值守3D打印工廠Voodoo Manufacturing擁有世界首個功能齊全的、機器人操作的3D打印機群——Project Skywalker。這一系統通過專業軟件,將9臺3D打印機和一個機械臂組合在一起。

      該系統可以自動移除和更換一臺3D打印機的構建板,然后繼續打印過程。而傳統生產中,移除和更換構建板需要占用員工約15%的時間。

      這一系統還可以實現24小時自動運行,無需人員監控。而通過大規模部署Skywalker,其位于布魯克林的工廠產能提高了400%。

      這樣的技術與模式將徹底打亂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模式。

      3D打印機、協作式3D打印機群、聯合機器人、管理3D打印機的機器人、構建機器人的3D打印機,所有的這些只不過是一個開始。

      在未來,傳統制造的物理限制和空間限制將不再那么重要,設計、生產將更加扁平化、更加開放。在此背景下,制造業巨頭和新興創業公司都將擁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上一篇:生產輔助系統(生產輔助系統包括哪些)
      下一篇:wps腦圖做了個流程圖,保存成圖片再插入到論文中,發現圖片失真,打印出來流程圖的文字看不清。
      相關文章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毛茸茸bbw亚洲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 欧洲 视频 伦小说|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 鲁死你资源站亚洲av|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