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集市-寵物集市華東、華南、華北排行榜一覽表
1380
2025-03-31
智能制造是我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重要方向
制造業新格局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經濟增長一直以來受到兩大因素的驅動:勞動力的增長和生產力的提高,但是歸根結底,生產力才是一切的關鍵。
與此同時,在人類正在經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歷史潮流中制造業再次成為了全球競爭中的優先級。在過去幾十年里,幾乎所有國家都看到了工業化對國家經濟實力提升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幫助。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使得西方國家重新認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紛紛檢討過去“去工業化”戰略所導致的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后果。以美國為例,無論是奧巴馬政府的“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計劃還是特朗普政府主導的制造業回歸,“再工業化”已經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引導實體經濟復蘇的重要手段。
但今天發達國家以拉動經濟增長為主要目的的“再工業化”并不是簡單地讓制造業回歸本國,事實上由于世界各國都看好和發展制造業,在中低端制造領域已經出現了不少產能過剩的情況,而產業升級和產業鏈重構則是發達國家試圖重新振興制造業的主要抓手。換而言之,以新一代技術推動、通過提高生產力和經濟增長的“新制造”才是各國制造業在全球競爭中所面臨的新格局。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近年來德國、美國、日本等制造強國紛紛提出新的國家戰略。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還是日本的“智能制造系統”都是根據自身情況為本國制造業制定的戰略規劃。
作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國,中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計劃在未來30年的時間里將中國從制造從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其中將“智能制造”定位成中國制造業轉型的主攻方向,也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
智能制造的關鍵特性
以汽車行業為例,我們現在買車往往要去專門的品牌4S店,一輛10萬元級別的普通家用轎車通常會有高中低三個配置,每個配置大約有5種不同的顏色,這樣的話一輛家用轎車最多只有15個可選項供顧客選擇。而汽車制造廠商也只要根據這些預設的選項排定制造計劃、采購原材料并進行生產。
顯然,這樣的實現對于目前基于資源計劃的傳統制造來說是無法想象的,智能制造中涉及到的“按需定制”和“實時制造”對于靈活性和可伸縮性的挑戰是全方位的,甚至將完全改變制造業的流程、技術和產業鏈。
智能制造的現狀
如果以之前提到的場景作為判斷標準的話,智能制造顯然還處于非常早期。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目前人類社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尚處于范式構建的階段,而智能制造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需要有相應的基礎技術作為產業化發展的前提。
除了技術的成熟度以外,我們也可以從一些相關領域中(如工業物聯網、工業4.0等)去了解智能制造目前的發展現狀。
2017年德勤中國曾對156家中國制造業企業進行調研,探究企業工業物聯網應用的現狀、趨勢和挑戰,調研顯示:
中國制造企業普遍認同工業物聯網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清晰的戰略——89%的受訪企業認同在未來5年內工業物聯網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72%的企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工業物聯網應用,但僅有46%的企業制定了比較清晰的工業物聯網戰略和規劃。
制造企業仍處在數據應用的初級階段,從“后知后覺”到“先見之明”尚需時日——受訪企業目前仍處在數據應用的感知階段而非行動階段,大部分企業利用采集到的數據解釋歷史表現的規律和根本原因,而非將數據用于預測性分析支持決策;
受訪企業在工業物聯網應用面臨最大的三項挑戰分別為缺乏互聯互通的標準、數據所有權和安全問題以及相關操作人員技能不足——52%的受訪企業認為缺乏互聯互通的標準是企業工業物聯網應用的主要挑戰,其次46%的受訪企業認為數據所有權及數據安全問題是主要挑戰,42%的受訪企業認為缺乏相關技術人才是工業物聯網應用的主要挑戰。
此外,2018年初德勤全球還發布了一篇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你準備好了嗎?》的研究報告,通過對19個國家1600名高管的調查和訪談后獲得這樣一個發現:只有14%的受訪者相信他們的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工業4.0所帶來的變革機遇,同時只有四分之一的高管相信他們擁有未來所需的員工和技能的組合。也就是說,大多數企業對于智能制造、工業4.0等趨勢只有一般性的理解,并未深入到戰略或日常運營中去。
根據工信部的信息,2018年我國將繼續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年內遴選項目將超100個。業內預測,除了會繼續涵蓋上述重要的制造業領域外,還有可能在有色、稀土、紡織、家電等傳統行業選擇相關項目;此外,5G、物聯網、車聯網、智能交通等新興領域的智能制造項目也會入選。
智能制造的未來展望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預測,未來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0%,到2020年產值有望超過3萬億元。
根據《中國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在2025年前我國將推進智能制造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