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計算機網絡)】 TCP/IP四層模型與OSI七層模型
【TCP/IP (計算機網絡)】 TCP/IP四層模型與OSI七層模型
0. 前言
TCP/IP協議族(TCP/IP Protocol Suite),簡稱TCP/IP。
該協議族的兩個核心協議為:TCP(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網際協議或稱為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
OSI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全稱為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OSI將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劃分為了七層。
從字面來看,TCP/IP協議是TCP協議和IP協議的合稱,但實際上TCP/IP協議是指因特網整個TCP/IP協議族。
不同于OSI模型的七個分層,TCP/IP參考模型把所有的TCP/IP系列協議歸類到四個抽象層中。
1. TCP/IP 四層模型和 OSI 七層模型對應關系
2. TCP/IP 四層模型和 OSI 七層模型比較
共同點
OSI 參考模型和 TCP/IP 參考模型都采用了層次結構的概念
都能夠提供面向連接和無連接兩種通信服務機制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傳輸層功能基本相似,都是負責為用戶提供真正的端對端的通信服務,也對高層屏蔽了底層網絡的實現細節。
不同點
OSI采用的七層模型,而TCP/IP是四層結構
OSI模型是在協議開發前設計的,具有通用性;TCP/IP是先有協議集然后建立模型,不適用于非TCP/IP網絡
TCP/IP參考模型的網絡接口層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定義,只是一些概念性的描述;OSI參考模型不僅分了兩層,而且每一層的功能都很詳盡,甚至在數據鏈路層又分出一個介質訪問子層,專門解決局域網的共享介質問題。
TCP/IP參考模型的傳輸層是建立在網絡互聯層基礎之上的,而網絡互聯層只提供無連接的網絡服務,所以面向連接的功能完全在TCP協議中實現,當然TCP/IP的傳輸層還提供無連接的服務,如UDP;相反,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是建立在網絡層基礎之上的,網絡層既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又提供無連接的服務,但傳輸層只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
OSI參考模型的抽象能力高,適合與描述各種網絡;而TCP/IP是先有了協議,才制定TCP/IP模型的
OSI參考模型的概念劃分清晰,但過于復雜;而TCP/IP參考模型在服務、接口和協議的 區別上不清楚,功能描述和實現細節混在一起
TCP/IP參考模型的網絡接口層并不是真正的一層;OSI參考模型的缺點是層次過多,劃分意義不大但增加了復雜性
OSI參考模型雖然被看好,由于沒把握好時機,技術不成熟,實現困難;相反,TCP/IP參考模型雖然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還是比較成功的
TCP/IP 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