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寵展信息指南
1666
2025-03-31
本文目錄一覽:
生產現場管理的六個要素即:人、機、料、法、環、測。
1、操作人員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生產人員符合崗位技能要求,經過相關培訓考核。
(2)對特殊工序應明確規定特殊工序操作、檢驗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證上崗。
(3)操作人員能嚴格遵守公司制度和嚴格按工藝文件操作,對工作和質量認真負責。
(4)檢驗人員能嚴格按工藝規程和檢驗指導書進行檢驗,做好檢驗原始記錄,并按規定報送。
2、機器設備因素(機)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完整的設備管理辦法,包括設備的購置、流轉、維護、保養、檢定等均有明確規定。
(2)設備管理辦法各項規定均有效實施,有設備臺賬、設備技能檔案、維修檢定計劃、有相關記錄,記錄內容完整準確。
(3)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藝規程要求,能滿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條件若隨時間變化能及時采取調整和補償,保證質量要求。
(4)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處于完好狀態和受控狀態。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明確可行的物料采購、倉儲、運輸、質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2)建立進料檢驗、入庫、保管、標識、發放制度,并認真執行,嚴格控制質量。
(3)轉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須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
(4)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質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號標識。
(5)對不合格品有控制辦法,職責分明,能對不合格品有效隔離、標識、記錄和處理。
(6)生產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質量問題可追溯。
4、工藝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工序流程布局科學合理,能保證產品質量滿足要求。
(2)能區分關鍵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確立工序質量控制點,對工序和控制點能標識清楚。
(3)有正規有效的生產管理辦法、質量控制辦法和工藝操作文件。
(4)主要工序都有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操作文件對人員、工裝、設備、操作方法、生產環境、過程參數等提出具體的技術要求。特殊工序的工藝規程除明確工藝參數外,還應對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試樣的制取、工作介質、設備和環境條件等作出具體的規定。
(5)工藝文件重要的過程參數和特性值經過工藝評定或工藝驗證;特殊工序主要工藝參數的變更,必須經過充分試驗驗證或專家論證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6)對每個質量控制點規定檢查要點、檢查方法和接收準則,并規定相關處理辦法。
(7)規定并執行工藝文件的編制、評定和審批程序,以保證生產現場所使用文件的正確、完整、統一性,工藝文件處于受控狀態,現場能取得現行有效版本的工藝文件。
(8)各項文件能嚴格執行,記錄資料能及時按要求填報。
5、環境的因素(環)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生產現場環境衛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光線等符合生產技術文件要求。
(3)生產環境中有相關安全環保設備和措施,職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4)生產環境保持清潔、整齊、有序,無與生產無關的雜物。可借鑒5S相關要求。
(5)材料、半成品、用具等均定置整齊存放。
(6)相關環境記錄能有效填報或取得。
6、測量的因素(測)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確定測量任務及所要求的準確度,選擇使用的、具有所需準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
(2)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準和調整。
參考資料
百度文庫.百度文庫[引用時間2017-12-20]
生產管理6大要素
生產管理6大要素,在職場生活當中,任何管理,都要選擇、運用相應的管理方法,因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找對方法們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我整理了生產管理6大要素。
生產管理6大要素1要素1,人
在做生產計劃,或是其他計劃前,第一步,我們要落實我們有多少可支配人員,哪些可以做核心崗位,那些只能做輔助事宜
要素2,機
做好人員統籌后,我們就要考慮我們有多少機器可以使用,機器在使用過程中的故障頻率,會不會出現不能運轉的情況,如發生特殊情況及其檢修,如何處理應對
要素3,料
落實好機器,我們就好知道,我們有多少物料是可以使用的,缺哪些物料,根據物料的多少合理進行計劃安排
要素4,法
這里在生產過程中,指的是流程,工藝流程,我們好對生產的工藝流程諳熟于心,在物料或是其他環節出現異常情況下,哪些環節可以提前做,哪些可以變更一下
要素5,環
這里的環,就是環境,表示我們可以利用的控件有哪些,環境流暢度如何,會不會出現大量堆積的現象
要素6,信
這里的信,是指的信息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必須考慮到信息流的通暢,最快,最準確的傳達給執行者,避免出現生產出來的,不是想要的情況
生產管理6大要素2生產六大要素包括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產品成本、交期、安全以及士氣。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效率,是企業生產管理不斷追求的目標。產品質量:越來越高和越來越穩定的產品質量應該是企業生產管理持續追求的目標,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體現在這里。
產品成本:越來越合理可控的產品成本,是生產管理必須面對的現實。
交期:這里的交期不僅僅需要理解為給客戶的交貨期,還要理解為產品生產過程中各個工藝環節的時間管理,時間就是金錢就在這里體現。
安全:安全生產是所有生產管理活動的前提。
士氣:員工積極高漲的士氣與團隊和企業文化的建設,特別是精益生產管理的生產管理文化建設,是生產管理的第六個要素。
生產管理六大要素,也可以叫做生產管理六大產出,全部縮寫是PQCDSM:
1、P,即Productive,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效率,是企業生產管理不斷追求的目標;
2、Q,即Quality,產品質量,越來越高和越來越穩定的產品質量應該是企業生產管理持續追求的目標,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體現在這里;
3、C,Cost,產品成本,越來越合理可控的產品成本,是生產管理必須面對的現實
4、D,Delivery,交期,這里的交期不僅僅需要理解為給客戶的交貨期,還要理解為產品生產過程中各個工藝環節的時間管理,時間就是金錢就在這里體現;
5、S,Safety,安全,安全生產是所有生產管理活動的前提
6、M,Morale,士氣,員工積極高漲的士氣與團隊和企業文化的建設,特別是精益生產管理的生產管理文化建設,是生產管理的第六個要素。
生產管理6大要素31、勞動力
在生產要素過程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勞動力是價值實體和內在的尺度。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商品并具有一定的價值,它的價值就取決于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生活資料。
2、土地
土地是作為生產要素的一個基本范疇,它是經過人類勞動改造過的自然資源的統稱,包括耕地用地和建筑用地,森林和水面。在我國土地實行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個基本的制度,農業用地則實行集體所有制,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土地就分為了兩個部分。
3、資本
在生產要素過程中,資本主要是包括物質和人力資本兩個形式。我國的經濟發展實踐形式表明,人力資源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人的素質和知識以及才能對于經濟發展,具有越來越具體的決定性意義。
4、企業家能力
所謂的企業家能力,就是說企業家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本領,是企業家素質的外在表現。企業家能力一般包括經營管理的能力,決策能力和識人用人的能力以及社交表達能力等。企業家能力是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來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特征,一般這種水平是一個核心的素質,所以企業家是生產要素的關鍵。
5、生產產品
所謂的生產過程是說企業生產的.產品從生產前一系列的技術組織工作開始,直到產品合格出產的全部過程。生產過程是生產要素最接地氣的一部分也是企業資金循環的階段。生產過程既是產品加工的過程,也是勞動力和勞動對象的人工消耗過程。
生產管理6大要素4生產要素的簡介
生產要素指進行物質生產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環境條件。一般而言,生產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結合因素,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之所以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最基本要素,是因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它們始終是生產不可缺少的要素,前者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后者是生產的物質條件。但是,當勞動者和生產資料處于分離的情況,它們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要素。
它們要成為現實的生產要素就必須結合起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人類進行社會勞動生產所必需具備的條件,沒有它們的結合,就沒有社會生產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運用勞動資料進行勞動,使勞動對象發生預期的變化。
生產過程結束時,勞動和勞動對象結合在一起,勞動物化了,對象被加工了,形成了適合人們需要的產品。如果整個過程從結果的角度加以考察,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
由于生產條件及其結合方式的差異,使社會區分成不同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內涵日益豐富,不斷的有新的生產要素如,現代科學、技術、管理、信息、資源等進入生產過程,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發揮各自的重大作用。生產要素的結構方式也將發生變化,而生產力越發達,這些因素的作用越大。
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能四大類,但長期以來我們只強調勞動在價值創造和財富生產中的作用,而其他生產要素的作用及其對國民收入的分割則要么被忽視了,要么重視不夠,因而一直只強調勞動參與收入分配的問題。而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要在繼續凸顯勞動作用的同時,給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以足夠的重視,使它們也合理合法地得到回報。這其中特別要強調兩種要素的作用和回報:
一是人力資本。
資本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種形式。各國的經濟發展實踐表明,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教育對于國民收入增長率的貢獻正在大幅攀升,人的素質和知識、才能等對經濟發展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如何使人力資本得到足夠的回報,對于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國民收入的分配變得非常重要。
二是土地以及資源性財產。
它們對于財富生產的作用早已為人們所認識,但對于它們參與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卻一直存在模糊認識,這表現在我國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在很多情況下是被免費或低價使用的。在我國,土地和自然資源屬于國有或集體所有,它們的免費或低價使用,意味著它們的收益被少數人侵占了。這也是我國收入差距急劇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土地和資源性要素如何參與分配,是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時應認真加以考慮的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