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以及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方面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給各位分享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方面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生產流程管理的內容包括那些?
轉載
生產流程就是產品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制作過程中要素的組合。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比如做五金件,可能需要先買紫銅,然后拉伸、下料、熱處理、沖壓、焊接、酸洗、組裝、包裝;在這個過程中,
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你可能還要領料、日報記錄、工藝記錄、檢驗等等,這些內容有的必須有先后,有的則可以穿插在其他內容之間。順序做生產,這個過程中,有供應商(原材料提供者),輸入(原材料)、輸出(成品)、過程(生產過程)、有接收者(倉庫)。這些要素在一起就構成了流程,是典型的生產流程。
生產流程的基本要素
生產流程的基本要素,是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產流程所必不可少的元素。分析生產流程的基本要素可以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生產流程。
作為一個完整的流程,基本上應具備以下要素:客戶、過程、輸入、輸出、供應商。
1.生產流程的客戶
是指使用生產流程產出的部門或單位,他們是流程服務的對象。如果僅僅是加工廠家的生產流程,客戶可能是中間貿易商;如果是生產銷售一體化企業,那么客戶應該是銷售部門。
在界定生產流程的客戶時,我們需要明確以下問題:
是誰在等待生產流程產生的成果
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
是誰直接或間接在使用生產流程產生的成品?
如果這個流程運作效果差,將對誰有影響?
2.生產流程的過程
生產流程的過程是對生產運作到產生成品有貢獻,或核心的、關鍵的、有增值性的動作及動作的集合;他們是為了滿足流程客戶的需要必須完成的活動。生產流程包括多項活動,這些活動之間有比較嚴密的邏輯關系。在生產流程中,我們需要明確生產活動的承擔者(哪個崗位實施這項活動)以及生產實現的方式(用什么設備和方法)。
3.生產流程的輸入
生產流程的輸入是指生產流程活動或其中某項活動過程中所需要或涉及到的物料或
數據(信息)。該輸入是生產流程得到最終成品產出所不可缺少的。一般將生產流程輸入界定為整個流程消耗的東西。
繪制生產流程圖的目的是為了理解一段時間內生產環節的流動過程和變化,因此確認流程輸入的一個基本原則便是盡可能簡單。
4.生產流程的輸出
生產流程的輸出是生產流程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物料,它是生產流程的輸入經過流程過程的各種活動后轉化所得。需要明確的是,前一節點的輸出往往也會作為下一個節點的輸入,是下一個節點活動的依據。
5.生產流程的供應商
生產流程的供應商是指為流程活動提供關鍵物料的部門或單位。生產流程的供應商可能有多個,但一般只在圖中列出關鍵供應商。
生產現場管理程序流程?
5. 工作過程和方法
5.1 員工考勤、行為規范
5.1.1辦公樓大門保安負責檢查進出員工的進廠、離廠時的行為,對不良現狀進行糾正、報告。
5.1.2集團行政部每周至少抽查兩次。
5.2 設備
各工廠應明確儀器、設備和工具等的維護保養的責任人、保養時間和保養內容,實行包機到人,并督導執行。集團生產管理部至少每周抽查一次。
5.3 材料
各工廠應對現場物料采用定置管理方法,標識清楚品稱、位置、數量、狀態、責任人等,并隨時督導執行。集團生產管理部至少每周抽查一次。
5.4 作業方法
各工廠應將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和各項工作的作業指導書等文件放置在工作現場,方便員工查閱,并隨時督導執行。集團生產管理部至少每周抽查一次。
5.5 環境
5.5.1 集團行政部負責集團整體外觀環境的監控,并至少每周抽查一次。
5.5.1各工廠行政人事科劃分各車間的清潔衛生責任區,制定檢查標準和檢查方法,并督導執行。
5.5.2各車間制定本車間責任區的清潔衛生計劃,明確責任人、清潔時間和清潔范圍,并督導執行。
5.6 目視管理
5.6.1集團行政部負責集團公共場所使用掛板、標識、圖表的管理。
5.6.2各工廠行政人事科負責本廠各公共場所使用的掛板、標識、圖表的管理。
5.7 各工廠要做好進度、物料、設備、人員、工具等計劃,合理安排,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5.8 每月,生產副總裁組織行政部、生產管理部、技術研發部、各工廠等負責人一起對辦公樓和工廠進行全面現場檢查,每位檢驗人員根據檢查結果結合平時發現的問題,填寫《 年 月現場檢查表》,交生產管理部整理匯總,形成《 年 月現場檢查報告》。
5.9《 年 月現場檢查報告》經生產副總裁批準后,由生產管理部公布,并督導存在問題的整改。
5.10生產管理部在集團每月的生產調度例會上報告現場管理情況。
6. 相關文件
6.1《清潔衛生責任區劃分圖》
7. 使用記錄
7.1《 年 月現場檢查表》
7.2《 年 月現場檢查報告》

生產過程質量管理措施有哪些
1、堅持按標準組織生產。
標準化工作是質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實現管理規范化的需要,“不講規矩不成方圓”。
管理標準是規范人的行為、規范人與人的關系、規范人與物的關系,是為提高工作質量、保證產品質量服務的。
2、強化質量檢驗機制
質量檢驗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以下職能:
一是保證的職能,也就是把關的職能。
二是需要建立健全質量檢驗機構,配備能滿足生產需要的質量檢驗人員和設備、設施。
三是要建立健全質量檢驗制度,從原材料進廠到產成品出廠都要實行層層把關,做原始記錄,生產工人和檢驗人員責任分明,實行質量追蹤。同時要把生產工人和檢驗人員職能緊密結合起來,檢驗人員不但要負責質檢, 還有指導生產工人的職能。
3、實行質量否決權
產品質量靠工作質量來保證,工作質量的好壞主要是人的問題。因此,如何挖掘人的積極因素,健全質量管理機制和約束機制,是質量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此外,為突出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還要實行質量否決。就是把質量指標作為考核干部職工的一項硬指標,其它工作不管做得如何好,只要在質量問題上出了問題,在評選先進、晉升、晉級等榮譽項目時實行一票否決。
4、抓住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設置質量管理點或質量控制點。
質量管理點(控制點)的含義是生產制造現場在一定時期、一定的條件下對需要重點控制的質量特性、關鍵部位、薄弱環節以及主要因素等采取的特殊管理措施和辦法,實行強化管理,使工廠處于很好的控制狀態,保證規定的質量要求。加強這方面的管理,需要專業管理人員對企業整體作出系統分析,找出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 并加以控制。
擴展資料:
質量要求:
質量要求是指對產品需要的表述或將需要轉化為一組針對實體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規定要求,以使其實現并進行考核。?生產者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嚴格實施崗位質量規范、質量責任法。
商承擔產品因質量問題引發的法律責任法。商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嚴禁偽造產品產地、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禁止在生產、銷售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法。
(1)最重要的是質量要求應全面反映顧客明確的和隱含的需要。
(2)要求包括合同的和組織內部的要求,在不同的策劃階段可對它們進行開發、細化和更新。
(3)對特性規定定量化要求包括:公稱值、額定值、極限偏差和允差。
(4) 質量要求應使用功能性術語表述并形成文件。質量要求應把用戶的要求、社會的環境保護等要求以及企業的內控指標,都以一組定量的要求來表達。
作為產品設計的依據,在設計過程中,不同的設計階段又有不同的質量要求,如方案設計的質量要求,技術設計的質量要求,施工圖設計的質量要求,試驗的質量要求,驗證的質量要求等。同時,在制造過程中,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質量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質量
百度百科-全面質量管理
關于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和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方面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方面、生產制造的管理流程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