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清潔生產和綠色生產的區別)

      網友投稿 1399 2025-04-04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以及清潔生產和綠色生產的區別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給各位分享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清潔生產和綠色生產的區別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綠色制造的資料

      看看這本書吧 《淺談綠色制造》文章作者:孫麗媛 程秀芳 黃鈞娣
      網站就是下面那個 改過了的
      綠色制造 [title]綠色制造,又稱環境意識制造(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nnufacturing)、面向環境的制造(Manufacturing For Environment)等。它是一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負作用)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綠色制造這種現代化制造模式,是人類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現代制造業中的體現。[/title] [title]一、技術概述
      綠色制造技術是指在保證產品的功能、質量、成本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它使產品從設計、制造、使用到報廢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不產生環境污染或環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少,節約資源和能源,使資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傳統的制造模式是一個開環系統,即原料-工業生產-產品使用-報廢-二次原料資源,從設計、制造、使用一直到產品報廢回收整個壽命周期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效率最高,也就是說要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以系統集成的觀點考慮產品環境屬性,改變了原來末端處理的環境保護辦法,對環境保護從源頭抓起,并考慮產品的基本屬性,使產品在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證產品應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壽命、質量等。
      [/title] [title]
      二、現狀及國內外發展趨勢
      1.技術發展趨勢
      當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綠色浪潮”,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并列入世界議事日程,制造業將改變傳統制造模式,推行綠色制造技術,發展相關的綠色材料、綠色能源和綠色設計數據庫、知識庫等基礎技術,生產出保護環境、提高資源效率的綠色產品,如綠色汽車、綠色冰箱等,并用法律、法規規范企業行為,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那些不推行綠色制造技術和不生產綠色產品的企業,將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使發展綠色制造技術勢在必行。
      2.國外現狀
      國外不少國家的政府部門已推出了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綠色計劃”。1991年日本推出了“綠色行業計劃”,加拿大政府已開始實施環境保護“綠色計劃”。美國、英國、德國也推出類似計劃。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除政府采取一系列環境保護措施外,廣大消費者已熱衷于購買環境無害產品的綠色消費的新動向,促進了綠色制造的發展。產品的綠色標志制度相繼建立,凡產品標有“綠色標志”圖形的,表明該產品從生產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個過程都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少,并利于資源的再生和回收,這為企業打開銷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了條件。如德國水溶油漆自1981年開始被授于環境標志(綠色標志)以來,其貿易額已增加20%。德國目前已有60種類型3500個產品授予環境標志,法國、瑞士、芬蘭和澳大利亞等國于1991年對產品實施環境標志,日本于1992年對產品實施環境標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在1992年開始實施環境標志。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對產品實施環境標志,從而促進了這些國家“綠色產品”的發展,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多的地位和份額。
      國際經濟專家分析認為,目前“綠色產品”比例大約為5-10%,再過10年,所有產品都將進入綠色設計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機可翻新和循環利用。也就是說,在未來10年內綠色產品有可能成為世界商品市場的主導產品。
      3.國內研究基礎
      國內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在國家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對綠色制造技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探索。
      機械科學研究院已完成了國家科委“九五”攻關項目--清潔生產技術選擇與數據庫的建立、機械工業基金項目--綠色設計技術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圍繞機械工業中九個行業對綠色技術需求和綠色設計技術自身發展趨勢進行了調研,在國內首次提出適合機械工業的綠色設計技術發展體系,同時還進行了車輛的拆卸和回收技術的研究。目前正在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環境綠色技術評價體系的研究”。以環境保護綠色技術評價體系為研究載體,將ETV評價技術導入機械制造業的綠色設計、綠色制造,建立制造業的綠色概念、描述方法和ETV評價體系。
      清華大學為創建綠色大學,已將綠色工程技術列為優先發展和支持項目,在美國“China Bridge”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已與美國“Texas Tech University”先進制造實驗室建立了關于綠色設計技術研究的國際合作關系,對全生命周期建模等綠色設計理論和方法進行系統研究,取得一定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針對汽車開展可回收性綠色設計技術的研究,與Ford公司合作,研究中國轎車的回收工程問題;與內貿部中國物資再生利用華東分公司合作,撰寫了“探討中國汽車銷售、維修、二手車交易及回收利用一條龍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報告”;與法國柏林工業大學IWF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廢棄工業品回收方面展開了研究工作。
      合肥工業大學開展了機械產品可回收設計理論和關鍵技術及回收指標評價體系的研究。
      重慶大學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863/CIMS主題資助的關于綠色制造技術的研究項目,主要研究可持續發展CIMS(S-CIMS)的體系結構研究、清潔化生產系統和體系結構及實施策略、清潔化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等。
      華中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院校也開展了綠色制造技術研究。
      國內已形成了一支從事綠色制造技術研究的專業隊伍,為我國發展綠色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title] [title]
      三、“十五”目標及主要研究內容
      1.目標
      (1)提出綠色設計理論和方法,建立綠色產品設計指標評價體系,提出綠色設計工具,并與其它設計工具(如CAD、CAE、CAPP等)集成,形成集成環境。
      (2)與企業結合選擇若干典型產品,建立產品綠色制造示范點。
      (3)以汽車為對象,提供可回收、可拆卸成套技術,并與企業結合,建立示范點。
      2.主要研究內容
      (1)綠色產品設計評價系統模型的建立
      ①綠色產品設計理論和方法
      從壽命周期角度對綠色產品的內涵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提出綠色產品設計理論和方法。
      ②綠色產品的描述和建模技術
      在綠色產品設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對綠色產品進行描述,建立綠色產品評價體系,在產品生命周期中,對所有與環境相關的過程輸入輸出進行量化和評價,并對產品生命周期中經濟性和環境影響的關系進行綜合評價,建立數學模型。
      ③綠色產品設計數據庫
      建立與綠色產品有關的材料、能源及空氣、水、土、噪聲排放的基礎數據庫,為綠色產品設計提供依據。
      ④典型產品綠色設計系統集成
      針對具體產品,收集、整理面向環境設計的資料,形成指導設計的設計指南,建立綠色產品系統設計工具平臺,并與其它設計工具(如CAD、CAE、CAPP等)集成,形成集成的設計環境。
      (2)綠色產品清潔生產技術
      ①節省資源的生產技術
      本項目主要從減少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能量、減少原材料的消耗和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其他消耗三方面著手研究。
      ②面向環保的生產技術
      主要研究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包括減少生產過程的廢料、減少有毒有害物質(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降低噪聲和振動等。
      ③產品包裝技術
      包裝是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產品包裝形式、包裝材料、以及產品貯存、運輸等方面都要考慮環境影響的因素。
      (3)產品可拆卸、可回收技術
      ①產品可卸性技術
      提出產品可卸性評價方法,提出產品可卸性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可拆卸結構模塊劃分和接口技術研究。
      ②產品可回收技術
      提出可回收零件及材料識別與分類系統,并開展零件再使用技術研究,包括可回收零部件的修復、檢測,使其符合產品設計要求,進行再使用(再使用包括同化再使用和異化再使用)技術、材料再利用技術的研究(包括同化再利用和異化再利用)。
      (4)機電產品噪聲控制技術
      ①聲源識別、噪聲與聲場測量以及動態測試、分析與顯示技術;
      ②機器結構聲輻射計算方法與程序;
      ③機器結構振動和振動控制技術;
      ④低噪聲優化設計技術;
      ⑤低噪聲結構和材料;
      ⑥新型減振降噪技術
      (5)面向環境、面向能源、面向材料的綠色制造技術
      ①面向環境的綠色制造技術
      研究使產品在使用過程中能滿足水、氣、固體三種廢棄物減量化、降低振動與噪聲等環境保護要求的相關技術。
      ②面向能源的綠色制造技術
      研究能源消耗優化技術、能源控制過程優化技術等以達到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目的。
      ③面向材料的綠色制造技術
      研究材料無毒、無害化技術,針對高分子材料,研究廢舊高分子材料回收的綠色技術,高分子過濾材料--功能膜材料,玻璃纖維氈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等。對現有材料的環境性能改進技術等。[/title]

      垃圾循環再用的3R原則是什么

      3R原則:減少、再用和循環的原則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與知識經濟一起,成為國際上兩個重要的發展趨勢。搞清循環經濟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具體做法,對于我們這樣一個資源和環境容量有限的人口大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及其產生背景
      循環經濟的概念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工業化國家出現,它是相對于傳統經濟而言的一種經濟形態,代表了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其基本含義是指:通過廢棄物或廢舊物資的循環再生利用來發展經濟,其目標是使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投入的自然資源最少,向環境中排放的廢棄物最少,對環境的危害或破壞最小,即實現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經濟發展。
      循環經濟的提出,是人類對難以為繼的傳統發展模式反思后的創新,是對人與自然界關系在認識上不斷演進的結果。
      工業革命以后,由于科學技術進步,生產力發生了質的變化,人類擁有的物質財富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人們因此而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棄物似乎也不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由于對資源和環境容量的有限性缺乏認識,人類在取得一個個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工業廢棄物產生的公害奪走了成千上萬人的健康和生命,環境破壞造成了數以百萬計的生態難民。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加之全球人口的急劇增加,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這些嚴酷的現實,迫使人類對自己與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刻的反思,形成了可持續發展這一全新的發展觀。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和1992年聯合國環發大會,是這一新發展觀形成的兩個重要里程碑?!董h境和發展里約宣言》和《21世紀議程》等文獻的簽署,標志著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認識。循環經濟的概念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循環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首先是廢棄物管理戰略轉變的需要,也是產業鏈的有機延伸。德國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是:
      ——固體廢棄物的快速增長需要有新的管理戰略。日本從1990年開始提出垃圾減量化問題,并使東京的垃圾年增長率從8%降到1998年的5%以下,但仍有大量的垃圾產生,使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年限急劇下降,新建又要占地。廢舊物資的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既可以少產生廢棄物,又可以減少垃圾填埋占地。
      ——他們已處于工業化后期,經過長時間積累,廢棄物中有大量的廢舊物資,如廢鋼鐵、報廢汽車、廢家電、廢紙張等可以回收利用;通過循環再生利用,再投入少量的礦產資源生產新的產品,就能實現產品報廢和更新的動態平衡。
      ——他們在工業化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本國礦產資源所剩不多,客觀上要求對廢棄物進行再生利用,否則就要花更多的錢從國際市場上去購買。
      ——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公眾較高的環保意識,是這兩個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
      循環經濟的核心是我們原來所說的廢舊物資回收和資源綜合利用,但兩者又不完全相同:一是出發點不同。過去我們講廢舊物資回收,主要是因為物質匱乏,通過節約和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來緩解供應短缺;現在是強調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二是范圍不同。過去我們強調的是生產資料,如廢鋼鐵、廢玻璃、廢橡膠等的回收利用,而循環經濟中要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三化”)的廢棄物,已從生產領域擴展到生活領域,重點是城市的生活垃圾。三是途徑不同。過去我們通過計劃實現廢舊物資回收再生,現在則是在法規和標準的嚴格執行前提下,通過市場運作來發展循環經濟。
      二、循環經濟實踐和理念的發展
      在上世紀70年代OECD國家實施“污染者付費”的環保政策后,企業界也開始探索新的生產方式,通過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并形成了廢棄物的不同利用途徑和方式。此類實踐分兩種形式:一是在企業內部;二是發生在企業之間。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僅得到了發達國家政府的推動,也得到了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積極響應。例如,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杜邦化學公司將減少(Reduce)、再用(Reuse)和循環(Recycle)作為指導原則,組織企業內部的物料循環,創造性地形成了化學工業的“3R制造法”,大大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到1994年底,使生產中產生的廢棄塑料減少了25%,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了70%。公司也因此降低了廢棄物的處理成本,節省了大量開支。
      生態工業園(Eco-IndustrialParks)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形式,通過廢棄物交換將企業聯系起來。加拿大、美國等國的實踐表明,廢棄的石油產品和有機物的綜合利用,可以形成生態產業鏈,進而形成生態工業園。丹麥凱隆堡是目前國際上運行最為成功的生態工業園。電廠是該園區產業鏈的核心。電廠給制藥廠供應高溫蒸汽,取代了其自備鍋爐;給居民供熱,減少了3500個家庭取暖爐;供應中低溫的循環熱水,使大棚生產綠色蔬菜;余熱放到水池中用于養魚,實現了熱能的多級使用。同樣,粉煤灰用于生產水泥和筑路,脫硫石膏用來造石膏板,使進口的石膏原礦減少一半。該園產生的效益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節水。煉油廠每年節水120萬立方米,藥廠廢水處理后的90萬立方米也可用來替代淡水。二是節約礦產資源。電廠用煉油廠排出的空氣每年節煤30000噸(約占物料投入的2%),節油19000噸。制藥廠的殘渣用來制造有機肥料節約氮800噸,磷400噸。電廠和煉油廠的廢棄物資源化,每年節約2800噸硫和80000噸石膏原料。三是減少廢棄物排放。電廠20萬噸的粉煤灰和80000噸除塵渣不再填埋;煉油廠2800噸的硫不再排到空氣中;制藥廠100萬立方米的水處理廢渣不用填埋或填海而制造成有機肥料,供附近的農場使用。此外,還避免了約2000噸二氧化硫和13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國內外的學者和專家根據企業的實踐總結提出了工業生態學(原文是IndustrialEcology,國內有人翻譯為生態工業,或產業生態),并成為循環經濟發展的指導理念。工業生態學的概念,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究部當時的副總裁RobertFrosch于1989年在《科學美國人》發表的“加工業的戰略”一文中第一次提出。1997年,斯坦福和耶魯大學聯合辦了一份《工業生態學》雜志,探討其理論與實踐。其基本做法是將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用到工業生產體系的設計中,將工業生產過程類比成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封閉體系。其中一個環節產生的“廢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個環節的“營養物”或原料。這樣,彼此相近的工業企業就可以形成一個相互依存、類似于自然生態中食物鏈的“工業生態系統”。當然,從目前的實現程度看,相對于自然生態系統而言,工業生態系統中的類比概念還是比較簡單而低級的。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工業生態系統還難以達到自然生態系統的循環共生程度。盡管如此,按照工業生態學中“工業共生”、“工業代謝”的概念,來設計企業之間的“生態”聯系,還是體現了可持續發展中生態效率原則的精髓。1992年,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在向聯合國環發大會提交的一份報告:《改變航向:一個關于發展與環境的全球商業觀點》中,最先提出生態效率的概念,就是“既要提供價格上有競爭優勢的產品或服務,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又要逐步降低對生態的影響和資源消耗強度,使之與地球大概的承載能力相一致”。用通俗的話說,生態效率有兩層含義:其一,在資源投入不增加甚至減少的條件下實現經濟增長。其二,在經濟產出不變甚至增加的條件下,向環境排放的廢棄物大大減少。
      從產出的角度看,工業生態學追求的環境目標是“零排放”。它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有利用價值的廢物都被用起來了,因而向環境中排放的廢棄物極少甚至為零;這與我國過去提倡的“吃干榨凈”的意思相近。從現實看,無論是“零排放”還是“吃干榨凈”,都很難真正實現。舉例來說,現在世界能源的平均綜合利用效率是30%多,我國為20%多,其余的部分都被當成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了。無論未來的技術多么發達,能源的綜合利用率也很難提高到100%。因此,實現“零排放”的環境目標可能只是一個理想。從投入角度看,生態工業學追求的目標是“減材料化”(Dematerialization,有人翻譯成非物化),其含義是指在產出數量和質量不變的條件下減少物料的投放強度,同時不影響產品的質量;既要產品變輕、變小、變薄,又要經久耐用。因此,這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德國沃佩韜(Wuppertal)氣候、能源和環境研究所前副所長Bleek在1994年提出,在一代人時間內將資源效率提高10倍,在不降低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的條件下,縮小貧富差距,使我們的子孫后代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和發展(翁端:《環境材料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國際上已經進行了廢棄物“零排放園區”、“零排放社區”和“零排放汽車”等的試驗,而“減材料化”則更多地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世界上已成立了4倍因子和10倍因子俱樂部,研究有關理論。
      從技術上看,循環經濟主要體現在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上。清潔生產最初從少廢、無廢工藝和廢物綜合利用演化而來。1975年,聯合國環境署(UNEP)在巴黎成立工業和環境規劃活動中心,該中心在工業和環境領域列了兩個計劃,其中之一就是清潔生產。1989年,UNEP理事會會議決定在世界范圍內推進清潔生產。從1993年起,我國開始利用世行項目進行清潔生產試點。清潔生產是將污染預防戰略持續地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之中,通過技術進步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及其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清潔生產的核心是污染預防,實施“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管理,通過節能降耗和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從上世紀90年代起,制造業界為了響應可持續發展的倡議,在生產中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提出了綠色制造的概念。1993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機床敏捷制造研究所、加州大學能源研究所和空軍科學研究辦公室,聯合成立了綠色設計與制造協會,研究制造業中的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問題。1996年制造工程師學會出版了綠色制造藍皮書,其中提出的綠色制造概念是,綜合考慮優化的資源利用和環境影響的制造系統,使工業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最小,不損害人體健康,資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工業廢棄物的90%來自于制造業。因此,改變生產方式、重塑制造業形象成為制造業努力的方向。
      三、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法律與利益因素
      通過立法促進廢棄物的回收和綜合利用,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德國于1991年和1996年頒布《包裝廢棄物處理法》和《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規定了廢物處理的次序首先是盡量減少其產生,然后才是循環使用和最終處置。德國法律規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馬口鐵、鋁、紙板和塑料等包裝材料的回收率要達到80%。歐盟和北美國家也相繼制定了鼓勵廢物或副產品回收、綠色包裝等方面的法律,并提出了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復用或再生利用的具體目標。法國提出2003年包裝材料的85%應被循環使用。奧地利的法規要求必須對80%的回收包裝材料進行循環處理或再利用。歐盟規定到2003年報廢汽車的回收利用率達到重量的85%。由此可見,法律是廢棄物回收和綜合利用的重要依據。
      為了建立循環社會,日本在2000年前后相繼頒布了《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資源有效利用法(修訂)》、《固體廢棄物管理法(修訂)》、《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和《綠色消費法》等多項法律,與原來頒布的《容器包裝與回收法》、《家用電器回收法》等,構成了建立循環社會的法律框架。在《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中,日本將“循環社會”定義為自然資源消耗最少、對環境壓力最小的社會;將那些能用但還沒有利用起來的“垃圾”定義為“可再生資源”,并要求其回收;提出垃圾管理順序為:減少產生量→再利用→回收→能量利用→安全處置;明確了政府、地方主管、企業和公眾的責任,鼓勵每個人為建立循環社會做出努力;增加了企業的“生產者責任”,對產品從生產到最終處理的全過程負責;政府將制定“促進建立循環社會的基本規則”;還提出了促進循環社會的措施,并對產生污染的企業征收環境補償費等。
      企業在廢舊物資回收和資源綜合利用中產生利潤,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沒有企業的積極性,沒有企業的行動,發展循環經濟只能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能產生實際的效果。下面,我們仍以凱隆堡生態工業園為例,說明經濟紐帶是怎樣將園中不同的企業聯系起來的。企業經營的最大目的是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制藥廠之所以選擇用電廠的蒸汽而不自己生產,是因為用后者的蒸汽更省錢。1982年制藥廠鍋爐改造,經過可行性研究,選擇了最經濟的供熱方法,即全部使用電廠的蒸汽。從電廠獲得蒸汽只要鋪兩英里長的供氣管道,相當于藥廠兩年的內部改造投資。同樣,石膏板廠用電廠脫硫產生的石膏也是為了節省資金,原來該廠要從西班牙進口石膏原礦,現在用電廠脫硫產生的石膏,節省了運輸費用,從而使產品的成本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條:一是法律強制,即環境法律法規的實施和環境標準的執行,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外在因素。用產業界人士的話說,廢棄物不準隨便排放了,企業就必須做出處理或綜合利用的選擇。二是利益驅動。利益驅動有兩層含義:降低成本和創造價值。用了其他企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就可以省一部分原料費用,產品的成本就降下來了;同時,在廢舊物資利用過程中也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內因。法律強制和經濟利益是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不可或缺的前提。沒有環境保護法律和標準的強制執行,企業不會主動地去利用廢棄物;沒有經濟效益,即使政府強制去做,企業也會找出種種借口來拖延和規避。
      四、用循環經濟的理念指導環保產業的發展
      從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考慮,為子孫后代的發展著想,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已經沒有了發達國家工業化時的廉價資源和環境容量,也經不起傳統發展方式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以最小的資源代價發展經濟,以最小的經濟成本保護環境,應當成為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出發點和目的。
      首先,涉及廢舊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產業發展可以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來設計。廢舊物資回收利用方面,我國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國際上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每年再生資源回收價值達2500億美元左右,且以15~20%的速度增長。世界鋼產量的45%、銅的62%、鋁的22%、鉛的40%、鋅的30%、紙制品的35%來自于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利用再生資源進行生產,不僅可以節約自然資源,遏制廢棄物的泛濫,而且比利用礦物原料少耗能,少排放污染物。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老舊汽車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將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例如,報廢汽車中的許多物件,像舊發動機、舊輪胎等都可以進行循環利用。以舊發動機為“毛坯”,按照嚴格的技術要求,采用專門的工藝和設備,對主要零部件進行清理、檢測、加工、更換,可以生產出“再制造發動機”。其功能、油耗、環保等指標完全能夠達到新發動機的標準,其價格僅是新機的50~60%。用這種辦法,舊發動機85%的價值得到了利用;而回爐只利用了原價值的3%。廢舊輪胎回收利用也是如此。國際上每年舊胎翻新量一般占新胎量的10%。我國每年生產新輪胎1.01億條,產生廢舊輪胎約3000萬條左右,其中400萬條得到了翻新,僅占新胎量的4%。據測算,每翻新一條胎可節約橡膠4千克,碳黑2千克,尼龍簾布1.7千克,石油18千克,鋼材1千克。只要使我國的舊胎翻新量達到國際一般水平,節約的資源量就是很可觀的。其他的廢金屬、廢塑料、廢橡膠、廢紙張的回收利用,也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循環經濟的又一個重點是大宗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這樣既可以節約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又有利于避免因堆放工業廢棄物而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時期,一方面占用了大量寶貴的耕地,2000年我國生產實心粘土磚5400億塊,破壞和用掉耕地約100萬畝。另一方面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棄物,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供應模式每年產生數以億噸計的煤矸石。因此,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產建筑材料,替代實心粘土磚,是大宗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重點。不僅可以保護土地“這道生命線”,還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此外,利用鋼鐵廠的廢渣生產礦渣水泥,利用電廠除硫產生的脫硫石膏生產建筑用石膏板,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國家經貿委已經出臺限制生產實心粘土磚的文件,積極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將會對上述大宗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城市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是循環經濟的題中之義。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應特別重視“垃圾圍城”問題。從當前著眼,發展循環經濟應將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回收和處理放在重要位置。近20年來,我國城市垃圾以7%以上的速度增加。2000年全國668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1.5億噸,總積存量達60億噸以上。“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調查發現,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有機質占50%左右,廢紙含量在3~12%,廢塑料制品約5~14%。這些都是可以回收再生利用的。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中小城鎮優先利用垃圾堆肥,不少的地方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大城市利用垃圾進行焚燒發電,并對由此產生的能源進行多級利用,廣州、上海等城市也已經取得了成效。
      五、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
      眾多理論和實踐探索表明,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內已有一些地方按循環經濟的理念來設計生態工業園,其中的一些已投入運營。有無符合設計要求的企業入園,法制框架是否實事求是,企業能否獲得經濟效益,是生態工業園能否成功的關鍵。發展我國的循環經濟,需要政府、企業、科學界和公眾的共同努力,通過建立法規制度、形成經濟激勵機制、開發相關技術等措施來推進。為了發展我國的循環經濟,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的法規制度
      國家雖然制定了一些鼓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但至今還沒有一部這方面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關工作的開展。實行我國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受發展階段所限,國家的很多宏觀努力在不知不覺中被一個個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微觀行為抵消了。因此,根據國外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必須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環經濟法規,通過法規對循環經濟加以引導和規范,堅決杜絕短期行為和急功近利的現象出現。
      目前,全國人大已經通過了《清潔生產促進法》,將于明年實施。這是從法律上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開端。但還不夠,還應有更多的法律法規。雖然《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總則中提到“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但僅為原則表述,并無可操作性的內容。近年來,國家經貿委組織研究資源綜合利用的法規體系,向全國人大提出將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廢舊物資綜合利用等內容,列入立法規劃,這是非常必要的。應加快立法步伐,形成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框架體系。
      (二)通過政策引導循環經濟的發展
      投資和消費是拉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產業政策應強調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環境保護,提高經濟的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有利于循環經濟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在投資政策和項目選擇上,對投資方向的鼓勵和限制上,向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方向傾斜。例如,投資于天然氣工程建設可以改變城市能源的供應結構,減少因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投資于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發展地鐵、輕軌等以電氣為主要動力的交通設施,可以減少小轎車的尾氣排放。通過對環境友好宣傳教育,引導公眾消費綠色產品,以需求拉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起表率作用,通過采購計劃拉動循環經濟的需求,并影響社會公眾。如優先采購經過生態設計或通過環境標志認證的產品,優先采購經過清潔生產審計或通過ISO14001認證企業的產品;辦公用品采購有節能標志的產品,在使用中注意節約、重復使用及廢棄后主動回收等。
      (三)利用經濟手段,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
      用經濟手段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是OECD國家采用激勵機制保護環境的有機延伸。由于OECD國家實施了嚴格的“污染者付費”政策,廢舊物資回收和綜合利用企業可以得到廢物產生者的資金補助。我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主要差距在于:一是雖然我國的“誰污染誰治理”政策,類似于“污染者付費”政策,但實施的效果并不好;二是我國企業一旦使用其他企業的廢棄物,如工業廢渣、粉煤灰等,原來的廢物產生者不僅不付費,而且還要向使用者收費,使綜合利用企業無利可圖,嚴重挫傷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積極性;三是我國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稅收優惠有時落實不到企業頭上,不是地方不兌現,就是被“婆婆”拿走了。因此,需要進行認真地調查研究,徹底糾正上述錯誤做法,落實價格、稅收、財政等方面的激勵政策,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四)開發形成技術支撐體系
      應運用循環經濟的思路,通過對經濟系統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設計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路徑,建設高新技術園區,降低生產和消費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循環經濟的發展,最終要靠技術進步。研究開發那些循環經濟發展所必需的技術,諸如信息技術、水重復利用技術、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回收和再循環技術、重復利用和替代技術、環境監測技術以及網絡運輸技術等。積極推進清潔生產,采用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把對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并且把著眼點從單個企業擴大到生態工業園,通過試驗示范,建立一批生態工業示范園,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綠色制造的研究內容

      制造企業綠色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體系及其實現工具

      The Life cycle management and controlsyste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ool of green product for manufacturingenterprise

      京東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咪娌

      摘要 ?國內及國際社會對環保產品的要求日益嚴格,制造企業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實施產品的有害物質環保管控成為大家的關注重點,本文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為基礎,為制造企業提供了一個綠色產品環保管控體系的有效管理模式,并提供了具體的實現工具:綠色產品管理系統(GPM)和化學分析實驗室。對大多數制造企業來說,該管理模式和實現工具,能高效、低成本的幫助企業實現綠色制造的管理目標。

      關鍵詞綠色制造環保管控 全生命周期管控體系 綠色產品管理工具GP實驗室

      Abstract: Withthe growing demand of environmental-friendly products in the domestic andinternational society, how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efficiency and low-cost hasbecome the key focus among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is basedon the life cycle management idea, provide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 of agreen products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provid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tools: green product management system (GPM)and chemical analysis laboratory. This management model and implementationtools, would be a good example for most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o achieve thetarget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Keywords: Green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Life cycle management and controlsystem;Green product management tools;GP Laboratory

      綠色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五大重點工程之一,要求到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范工廠和百家綠色示范園區,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2016年6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面推行綠色制造。2016年7月1日,《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已正式實施,標志著中國進入RoHS 2.0時代。制造企業,尤其是高能耗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節能減排政策壓力,建立完善的綠色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體系尤為重要,從規范的綠色產品生命周期管控方式以及開發有效的綠色產品管理工具、建設綠色產品實驗室等多個方面進行管控,實現綠色管理目標。本文第一部分對制造企業的綠色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進行了詳細闡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實現該管理體系的有效工具,包括綠色產品管理系統(GPM)和有害物質化學分析實驗室,當然,不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實力及效益分析采取不同的管控工具,就目前來說,GPM的應用能有效提高企業的人員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化學分析實驗室的前期投入較大,后期運營維護成本較高,企業可根據經營情況進行選擇。

      1制造企業綠色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方式

      ⑴產品開發和原材料選用環節:新產品企劃階段需要考慮目標客戶的環保要求,如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在產品開發初期就在開發計劃書中明確要求并貫穿整個開發階段。在開發計劃書中,GP(綠色產品)管控人員需要對產品的原材料有害物質管控要求、工藝過程污染控制、客戶及國際法律法規的環保要求、產品的廢棄物處理方式等進行確認,使產品在符合環保要求的條件下開發,并始終貫穿在整個開發階段,開發結束后,再由GP(綠色產品)管控人員對以上的環保要求再次進行確認,確保項目按照既定的環保要求開發。原材料選用方面,企業應制定一套嚴格的合格供應商篩選基準,在該基準中,供應商的環保管控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只有通過審核的合格供應商才能進入合格供應商名錄,且所有導入的新部品必須提供有害物質測試報告。為實現所有部品全方位無死角的管控到位,企業可以選擇導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即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系統。在該系統里,BOM(Billof Material)的所有部品都必須經過環保特性審核,通過審核的部品才能進行采購下單,這一流程均為系統管控,避免了人為規范帶來的人員疏忽和漏洞,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⑵產品生產階段:在實施了嚴格的入庫原材料環保管控后,產品進入實際生產過程中,會接觸各種輔耗材、工具、設備等,譬如某些產品的制造工藝較復雜,部分工藝段可能會使用高溫高壓工藝或特殊氣體,這會導致一系列化學反應,所有這些過程和媒介都有污染產品的可能。因此,雖然原材料已經進行了嚴格的把關,企業仍需對工藝過程進行有害物質評估,確保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不會被污染。評估過程應包括幾個步驟:羅列所有的輔耗材、工具和設備,包括各個工藝段的輸入輸出,評估產品接觸的所有媒介是否會發生化學變化或物質轉移(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有化學變化或高溫高壓的工藝過程中)。工藝過程有害物質評估的驗證方法之一是進行各工藝段完成品的檢測,這個檢測可以是化學分析方法或XRF,出于成本考慮,目前大多數工廠采用XRF進行檢測。

      ⑶產品運輸階段:企業的客戶可能遍布全球,運輸方式陸運、水運和空運各異。為減少產品在運輸過程的能源損耗,應該根據客戶的地理位置合理安排性價比最優的運輸方式。另外,對產品的包裝設計應進行大量的減量、減材、提高單位體積的裝載量,包裝材料全部使用可回收材料。目前可實施的優化方案主要有2種:

      ●經濟配載運輸。通過合理改進包裝、提高產品配載數量,減少運輸次數,改善綜合配載情況。

      ●優化運輸線路和運輸方式。通過對比運輸線路及鐵路運輸、陸路運輸、海運空運的優劣,合理改善運輸方案,優化運輸路線。如引入鐵路運輸代替部分陸路運輸,有效縮短運程,在減少物流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環境負荷。

      ⑷產品使用階段:除了關注產品生產階段的有害物質減量和環保特性管控外,為減少產品在客戶端使用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在產品開發完成后進行信賴性實驗時也要考察產品的能耗問題。制造企業應建立能效認證實驗室,用于產品的能效認證,這對確認開發完成的產品的能效及內部管控十分重要。

      ⑸產品回收利用環節:制造企業應貫徹“4R概念”,即循環(Recycle)、減量(Reduce)、再生(Renew)、負責(Responsibility)。以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為例,成功實施的″4R″項目比較多:循環(Recycle)工作方面,CF(彩膜)工廠將有機排風中稀釋劑冷凝下來,用于機頭清洗的循環使用;剝離液廢液由資質單位回收進行提純處理后,繼續在產線循環使用。減量(Reduce)工作方面,在北京、合肥等工廠實施LED照明改造項目、空調系統冷凍冷卻水變頻改造、CDA壓力降低、CF分廠OVEN熱回收、PI變頻改造等項目,各工廠累計減少4128萬KWH用電。VOC余熱利用項目年減少3900噸蒸汽。RO濃水回收利用項目和對純水系統的節水改造,各工廠累計節水757980噸。再生(Renew)工作方面,刻蝕液、稀釋劑廢液由資質廠家回收提純處理后,進行降級使用,用于其他工業用途,VOC吸附沸石老化后,回原廠進行再生后重復利用。負責(Responsibility)工作方面,對廢水、廢氣、固廢實施專門管理,確保各項指標排放、危險廢物實現合規化處理。

      綜上所述,制造企業的綠色產品環保管控應該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方式,從產品選材開發到廢棄回收利用各階段進行有害物質減量、節能減排、資源利用最大化,達成“綠色生產”的目標。詳見圖1。

      圖1制造企業綠色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簡圖

      在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進行環保管控的過程中,為了提升企業環保管控能力,可以通過開發綠色產品管理系統、建設綠色產品實驗室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線上管控,線下測試相結合的綠色管控模式。

      2綠色產品管理工具開發

      隨著電子電器類國際環保法規的日益增多,要求的逐漸嚴格,如何更有效率、更全面的管理產品的綠色環保特性就成為擺在所有電子產品制造商面前的問題。由于綠色產品管控工作需要生產商和供應商共同完成,因此建立一個與供應商直接對接的網絡平臺顯得十分必要。

      綠色產品管理系統是溝通企業與供應商的一個高效的橋梁,起到很好的平臺作用。供應商可以在該平臺向企業宣告包括原材料成分、有害物質含有情況、再生利用率、再生比例、沖突礦產、物耗、能耗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等與環保相關的各方面信息?;诿總€制造企業不同的環保要求和管控方式,系統開發的功能也不盡相同,但基本包含五大模塊:通知宣傳模塊、供應商信息模塊、聲明模塊、調查信息模塊、供應商評級模塊。

      ●通知宣傳模塊:用于公告公司的環境有害物質管控基準政策,可供供應商瀏覽下載。展示公司綠色產品管控最新成果、最新法規咨詢、動態等。

      ●供應商信息模塊:用于線上管理供應商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名稱、地址、聯系人、聯系電話、郵件、供應商代碼等。這一模塊實現供應商提供部件與企業內部物料號的對接關聯,便于搜索及管理。

      ●聲明模塊:針對每個提供部件的組分、有害物質信息進行宣告。通過系統的全物質庫、有害物質庫、法規豁免物質庫等進行全物質數據分析,上傳及更新第三方檢測報告,制造企業GP人員可以通過系統進行物料審核、更新報告催辦等業務。

      ●調查信息模塊:制造企業在該模塊下發起SVHC調查、沖突礦產調查、其他關注物質或項目調查,相對線下郵件通知有更快的響應速度與更大覆蓋面。

      ●供應商評級模塊:此模塊可以多維度對供應商進行評價,根據供應商響應速度、文件被否決比例、供應商自身資質、材質風險等級、SQE檢測超標記錄、提供假報告情況等判據對供應商優劣進行篩選評級自動得出評價結果,并通知供應商進行改善。

      由于各公司的管理方式不盡相同,這幾大模塊的功能實現方式也不相同。以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的GPM系統為例,有害物質檢測結果是京東方原材料入庫檢查項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是考核供應商材料品質的重要部分。因此,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GPM系統一大特點是把XRF檢測數據的統計分析功能加入到系統中,系統化管理XRF檢測數據,實時監控供應商來料表現,降低原材環保超標風險;使品保人員能隨時監控產品的入庫品質,并觀察該供應商所供部品長期的品質狀況,這是京東方GPM的顯著優點。

      通過該系統可篩選環保和非環保材料,區分不同環保等級的部品,在滿足國家法規前提下,開發不同等級的產品滿足客戶需求;該系統可以提升環保管控人員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資料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綠色產品管理系統給企業帶來的效益體現在四方面:

      ⑴成本降低:

      開發人員可將更多時間用于開發研究而不是報告收集和信息傳達,降低開發人工成本;

      系統內含大量資料庫,降低人工收集成本;

      環保資料完整透明,降低客戶投訴率;

      測試報告可重復引用,降低廠商檢測成本。

      ⑵風險降低

      符合歐盟的盡職調查原則,降低有害物質超標風險;

      完善環保管控體系,降低公司風險;

      相關環保管控資訊能及時傳遞給供應商,降低部品超標風險。

      ⑶效率提升

      供應商直接申報環保資料,省卻開發人員來回傳遞信息的時間;

      由系統自動發送報告更新要求,提高GP人員工作效率;

      數據系統化分析管理,減少錯誤率和提升人員工作效率;

      加快部品認證進程,避免因GP審核耽誤進度。

      ⑷競爭力提升

      提升企業形象;

      提高內部GP管控效率,提高客戶相應速度,客戶滿意度提升;

      促進內部相關部門人員開發生產過程中考慮GP因素。

      綠色產品管理系統的開發和順利導入是制造企業創建生態設計示范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項目的完成除了大幅提高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外,還為企業在行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

      附圖2:GPM與內部管理各系統的連接方式

      3 GP實驗室建設

      GP(GreenProduct)實驗室是專注于利用化學測試方法檢測產品中的有害物質成分和含量的實驗室。

      制造企業成立產品有害物質分析檢測中心的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質量技術管控和保障:目前制造業入庫品的有害物質檢測主要依靠XRF,設備誤差相對較大且測試的有害物質范圍小,當出現不確定的數據時只能通過追溯報告或委托第三方測試來進行確認。GP實驗室可以為產品和供應商的材料、元器件提供精確的化學分析報告。

      (2)內部管控能力提升:為制造型企業的綠色環保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個分析研究與開發的平臺,是體現綠色環保管控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責任的重要體現。

      (3)提升企業形象:GP實驗室的建成將極大提升企業的環保形象。

      從經濟利益考慮,實驗室建成后,企業將不需要委托第三方實驗室進行產品的有害物質測試,考慮每年節省的費用,預計五年內可以收回實驗室建設成本。

      實驗室應按照ISO17025標準管理和建設,通過CNAS認證后,實驗室出具的報告是具有一定公信力的,可以承接本企業內部及外部的產品測試,對企業有害物質管控風險的降低有極大幫助。

      GP實驗室一般包含以下區域:有機儀器室、無機儀器室、有機預處理室、無機預處理室、天平室、標準物質存放區、清洗區、試劑庫房、拆分區、氣瓶間等。

      實驗室功能區規劃設計原則主要有:

      a.防治交叉污染。

      b.防止外界環境干擾。如,天平室盡量設在氣流較為穩定的地方。

      c.便于測試操作。

      由于實驗室有大量化學試劑和助燃氣體,在實驗室裝修改造的時候不同區域的改造重點各有不同:

      (1)通風排氣系統改造

      通風系統改造主要針對儀器裝置、試劑庫房等。排氣系統改造主要針對化學前處理通風柜。

      (2)水電系統改造

      水系統改造主要針對化學前處理通風柜、前處理室、清洗間等。電系統改造主要針對儀器裝置、機械制樣設備、預處理室等。

      (3)消防系統改造

      各房間內火災報警系統(包括可燃氣報警系統)及滅火系統等。

      為保護操作人員的安全和不造成環境污染,企業也應制定一系列措施,包括:

      (1)制定職業健康安全操作規程

      實驗室涉及的化學品較多,所有的與化學品接觸的作業都有相應的作業指導書,設備和人員管理按照相關部門要求制作相應章程。

      (2)配置合適的勞動防護用品

      為防止人員接觸化學品發生中毒危害,實驗室配置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如防護口罩、防護手套(耐酸耐堿)等勞動保護用品。

      (3)緊急沖淋裝置

      實驗室的有機前處理室和無機前處理室均配置緊急沖淋裝置和洗眼器。

      (4)環境保護方面

      實驗室產生的廢氣、廢液和固廢主要在前處理室中,實驗室廢水排放有特殊廢水排放管道排出,不與生活污水混合。

      (5)防火防爆

      由于實驗室化學品較多,為防止突發的化學品爆炸,在合適的位置根據要求配置相應的滅火裝置和煙霧報警器、消防栓和滅火器等消防安全措施。

      (6)人員培訓

      實驗室所有崗位人員均需接受實驗室化學防護和安全培訓,該培訓是實驗室能力建設的一部分。

      (7)警示標識

      根據企業對警示標識的要求,實驗室在相應位置張貼警示標志。

      (8)應急處理

      實驗室有相應的應急處理流程。

      此外,實驗室的能力建設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實驗室能力建設的目標是申請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英文簡稱CNAS)的認可,成為符合國際標準ISO/IEC 17025的實驗室,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和保證體系,支撐制造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實驗室能力建設主要包括質量管理和保證體系與技術能力建設,通過CNAS審核后,后期的能力維護與提升也十分重要,因此GP實驗室的建設只是第一步,后續的持續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簡述何為現代制造技術?其特征有哪些?詳細點

      現代制造技術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的含義:先進制造技術是指制造業(傳統制造 技術)不斷吸收機械工程技術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電子信息技術(包括微 電子、光電子、計算機軟硬件、現代通信技術)、自動化 控制理論技術(自動化技術生產設備)、材料科學、能 源技術、 生命科學及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的成果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并 將其綜合應用于制造業中產品 設 計 、制 造 、管 理 (檢 測)、銷售、使用、服務(售后服務)以及對報廢產品的 回收處理這樣一個制造全過程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 實現優質、 高效、低 耗、清潔、靈活生產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提高對動態多變的產品市場的適 應、競爭能力,取得(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理想經濟 技術綜合效果的制造技術的總稱。
      特點:
      (1) 現代制造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一個動 態過程,要不斷吸取各種高新技術成果,并將其滲透 到產品的設計、制造、生產管理及市場營銷的所有領 域及全部過程,并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的生產。
      (2) 現代制造技術是面向新世紀技術系統, 它的目的是提高制造業的綜合效益,贏得國際市場競爭。
      (3) 現代制造技術是不僅限于制造過程本身,它涉及到產品 從市場調研、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加工制造、售后服 務等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內容。
      (4) 現代制造技術是 特別強調計算機技術、 信息技術和現代系統管理技 術,在產品設計、制造和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5) 現代制造技術是強調各專業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和淡化,并最終消除它們之間的界限。
      (6) 先進制造技術是特別強調環境保護,要求產品是所謂的“綠色 產品,要求生產過程是環保型的。

      綠色制造系統工程和制造系統工程的關系

      綠色制造系統工程和制造系統工程是相互成就的關系。"綠色制造"是一個面向環境的復雜制造系統工程,它把制造過程中涉及的所有環節和因素都與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利用緊密聯系起來,其目標是使制造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和報廢處理整個產品周期過程中,對環境的負作用最小,資源的利用率最高。 關于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和清潔生產和綠色生產的區別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清潔生產和綠色生產的區別、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的區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上一篇:excel2007格式刷怎么用 excel格式刷使用技巧分享
      下一篇:掌握未來:項目研發管理軟件引領企業創新之路
      相關文章
      亚洲人成人网站色www|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91亚洲性爱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最大视频网站|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