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下 軟件產業變革新動能
在“互聯網”時代,抓住供給側改革、雙創等帶來的新機遇,充分發揮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企業產品創新和行業應用的中促進作用,推動創新,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同時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已成為等各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軟件產業轉型升級的“風口”
目前,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涌現,為軟件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深刻變化。毫無疑問,軟件定義將引領新一輪的信息技術變革,同時帶動產品、服務和模式的創新,并催生新的業態和經濟增長點。
經過多年發展和培育,我國軟件產業的收入已由2010年的1.3萬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4.3萬億元,年均增速高達27%,占電子信息產業整體收入的比例也從2010年的16%提高到2015年的25%。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當今,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互聯網作為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的重點,將互聯網視作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互聯網給各行業的發展帶來的是乘數效應,從而創造出新的生態。互聯網+金融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的蓬勃發展,互聯網+工業指明了智能制造、工業4.0的發展方向。作為處于核心地位的軟件產業,在“互聯網”的新時代背景下,軟件產業亟需轉型升級,既將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作為軟件產業自身發展的機遇,也將互聯網作為產業自身治理的抓手。
國家正在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并指出須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來引領供給側改革。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每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一次生產力提升,不斷創造供給能力。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與靈魂,軟件和服務業需要以供給側改革為契機,推進軟件產業各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與創新。
“雙創”為軟件產業帶來契機
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幾個月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寫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從此“雙創”一詞開始走紅。
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在此號召的鼓舞下,國內許多ICT廠商和企業,憑借自身的技術和資源優勢,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為“雙創”搭建提供技術和服務平臺。
同時各地方政府積極響影 “雙創”,通過設立創業基金,對眾創空間等辦公用房、網絡,以及小微企業的稅收等給予優惠,為人才自由流動創造條件,加強營銷、財務等第三方服務支持和知識產權保護,打造信息、技術等共享平臺等多種方式鼓勵、引導“雙創”的發展。在此利好條件下,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和軟件產業領域涌現出一大批創業企業。截至目前,我國已有雙創示范基地28個,國家級眾創空間超過1300家,它們成了名副其實的“雙創”策源地。
軟件產業的云端變革
毋庸置疑,軟件產業的發展將極大地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大數據等戰略性產業的發展。隨著“互聯網+”、“雙創”等戰略的實施落地,以及軟件技術的推陳出新,軟件產業的轉型升級近在眉睫。
如今,抓住“互聯網+”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利時機,南京、成都、杭州、北京、上海、武漢、大連等軟件產業重鎮都十分重視加快當地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制定了系列軟件產業發展政策促進城市經濟“換檔提速”,以大連為例,為促進軟件產業升級,大連市已經制定了《大連市軟件產業振興工程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產品和重點發展領域,認真組織實施軟件產業升級工作。
軟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挑戰是提高開發效率和質量、降低開發到運營的成本,提升軟件創造力和產業競爭力,推動傳統低端的“軟件制造”向“軟件創造”邁進。軟件生產工具與平臺是軟件產業的重要生產要素,是提高軟件產業生產質量與效率的重要基礎;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的產業支撐能力,著力構建生產配套、產業協同、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系統,成為軟件產業升級轉型,提升軟件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據了解,華為軟件開發云就是智能化的軟件生產平臺,承載了先進的研發模式和方法,提供了端到端的集成工具鏈,能適用于各類主流的軟件開發應用場景。目前在大連,華為軟件開發云為近百家企業,數千名開發者服務,減輕了眾多軟件企業的開發負擔,一切與開發有關的工作都可以依托各類開發服務高效高質完成,企業可以釋放更多精力聚焦在自己擅長的商業創新上;同時,降低了對工具和平臺建設和維護成本,對本地創業創新產業發展帶動效果顯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為云博客 https://portal.hwclouds.com/blogs
IoT 大數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