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寵展信息指南
546
2025-04-02
本文目錄一覽:
1、生產過程生產與制造過程,是指從產品投產前一系列生產技術組織工作開始,直到把合格產品生產出來的全部過程。生產過程分為自然過程和勞動過程。
2、工藝過程亦稱“工藝技術過程”。工業企業勞動過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即工人利用勞動工具,作用于勞動對象,使之成為預期產品的過程。
3、機械加工工藝流程是工件或者零件制造加工的步驟,采用機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和表面質量等,使其成為零件的過程稱為機械加工工藝流程。
4、工藝規程是用文字、圖表和其生產與制造過程他載體確定下來,指導產品加工和工人操作的主要工藝文件。它是企業計劃、組織和控制生產的基本依據,是企業保證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保證。
擴展資料
機械加工計算單價
首先可以對關鍵或復雜零件要求對方提供初步的工藝安排,詳細到每個工序,每個工序的耗時。根據每個工序需要的設備每小時費用可以算出加工成本。 具體設備成本你也可以問供應商要,比如說,普通立加每小時在¥60~80之間(含稅) 銑床、普車等普通設備一般為¥30。
在按照比例加上包裝運輸、管理費用、工裝刀具、利潤就是價格了。當然,價格一定程度上會和該零件的年采購量和難易程度有很大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生產與制造過程:百度百科-機械加工工藝
有區別的。
制造(manufacture):主要針對有形物質的加工轉變,特指原材料或半成品經加工處理轉變為成品的過程,內涵要小。
生產(produce):泛指創造有形或者無形財富對象的過程。財富對象可以是物質財富,也可以是意識形態的精神財富,內涵要大出制造許多。??搞清楚這兩個概念上的不同,對制訂工作方向不無裨益,可以更針對一些,更適合一點。
制造是該企業對所生產的產品擁有主要知識產權;
生產可以是自己擁有知識產權的,也可以是別人擁有知識產權而委托生產。
擴展資料
想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感覺是生產的感念要比制造大,因為以前從事的生產管理,如生產地址的選擇與規劃,供應商管理,客戶管理等等內容,與現在從事的制造管理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和不同,許多工作已經劃分為其它職能部門管理和從事啦。制造(manufacture):主要針對有形物質的加工轉變,特指原材料或半成品經加工處理轉變為成品的過程,內涵要小。
生產(produce):泛指創造有形或者無形財富對象的過程。財富對象可以是物質財富,也可以是意識形態的精神財富,內涵要大出制造許多。??搞清楚這兩個概念上的不同,對制訂工作方向不無裨益,可以更針對一些,更適合一點。
參考資料:制造百度百科
生產百度百科
制造:主要針對有形物質的加工轉變,特指原材料或半成品經加工處理轉變為成品的過程,內涵要小。
生產:泛指創造有形或者無形財富對象的過程。財富對象可以是物質財富,也可以是意識形態的精神財富,內涵要大出制造許多。
生產釋義1、用工具創造各種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
?2、生孩子。
制造釋義1、把原材料加工成適用的產品。
2、造成某種氣氛或局面。
產品生產的流程是什么,產品生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關于產品生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我給大家整理了關于產品生產流程,希望你們喜歡!
產品生產流程1、技術準備過程: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工藝裝備的設計與制造、標準化工作、定額工作、調整勞動組織和設備的平面布置、原材料與協作件的準備等。
2、基本生產過程:與構成產品直接有關的生產活動。毛坯制造、零部件制造、整機裝配。
3、輔助生產過程:為保證基本生產而進行的。動力工具的生產,設備維修以及維修用備件的生產等。
4、生產服務過程:物流工作。如:供應、運輸、倉庫等管理活動。
產品生產過程構成
1、工藝階段:是指按照使用的生產手段的不同和加工性質的差別而劃分的局部生產過程。若干相互聯系的工藝階段組成基本生產過程和輔助生產過程。
2、工序:是指一個工人或一組工人在同一工作上對同一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生產環節。它是組成生產過程的最小單元。若干個工序組成工藝階段。
按照工序的性質,可把工序分為基本工序和輔助工序:
基本工序——直接使勞動對象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的工序。 輔助工序——為基本工序的生產活動創造條件的工序。 綜上,生產過程的構成,就是指生產過程的各個部分(生產技術準備過程、基本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生產服務過程,生產過程的各個工藝階段、基本工序和輔助工序)之間的組成情況和相互聯系。
完工產品成本成本核算(一)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通過上述各項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基本生產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已經集中反映在“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的借方,這些費用都是當月發生的產品的費用,并不是當月完工產成品的成本。要計算出當月產成品成本,還要將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月初在產品成本,然后再將其在當月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求得當月產成品成本。
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和月初、月末在產品及當月完工產成品成本四項費用的關系可用下列公式表達:
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生產費用=當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或:
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當月完工產品成本
由于公式中前兩項是已知數,所以,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分配費用的方法有兩類:一是將前兩項之和按一定比例在后兩項之間進行分配,從而求得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的成本;二是先確定月末在產品成本,再計算求得完工產品的成本。但無論采用哪一類方法,都必須取得在產品數量的核算資料。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在成本計算工作中是一個重要而又比較復雜的問題。企業應當根據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各項費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額管理基礎的好壞等具體條件,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即在產品成本為零)
這種方法適用于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情況。算不算在產品成本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為了簡化核算工作,可以不計算在產品成本,即在產品成本是零。當月發生的產品生產費用就是完工產品的成本。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或者在產品數量雖大但各月之間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月初、月末在產品成本的差額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的情況。為簡化核算工作,各月在產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數計算。采用這種方法,某種產品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就是當月完工產品的成本。年終時,根據實地盤點的在產品數量,重新調整計算在產品成本,以避免在產品成本與實際出入過大,影響成本計算的正確性。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這種方法是在產品成本按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這種方法適合于原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況下使用。為了簡化核算工作,月末在產品可以只計算原材料費用,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
4.約當產量法
所謂約當產量,是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產品的產量。比如,在產品10件,平均完工40%,則約當于完工產品4件。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的方法,就是將月末結存的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約當產量,然后再將產品應負擔的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產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生產費用)/(產成品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產成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產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例]某產品當月完工26件,在產品10件,平均完工程度為40%,發生生產費用共3000元。分配結果如下:
分配率=3000/(26+10×40%)=100(元/件)
完工產品成本=26×100=2600(元)
在產品成本=10×40%×100=400(元)
采用這種方法,道理不難理解,問題在于在產品完工程度的確定比較復雜。一般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的數量,用技術測定或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例如,在具備產品工時定額的條件下,可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求得。因為存在于各工序內部的在產品加工程度不同,有的正在加工之中,有的已加工完畢,有的還尚未加工,為了簡化核算,所以在計算各工序內在產品完工程度時,按平均完工50%計算。
例:丙產品單位工時定額50小時,經兩道工序制成。各工序單位工時定額為:第一道工序20小時,第二道工序30小時。在產品完工程度計算結果如下:
第一道工序:20×50%/50×100%=20%
第二道工序:(20+30×50%)/50×100%=70%
有了各工序在產品完工程度和各工序在產品盤存數量,即可求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各工序產品的完工程度可事先制定,產品工時定額不變時可長期使用。如果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和單位工時定額都相差不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計算。
應當指出,在很多加工生產中,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這時,在產品無論完工程度如何,都應和完工產品同樣負擔材料費用,因而不需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陸續投入的,則應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費用在全部材料費用中所占的比例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
例:假如甲產品當月完工產品產量600件,在產品100件,完工程度按平均50%計算;原材料在開始時一次投入,其他費用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甲產品當月月初在產品和當月耗用直接材料費用共計70700元,直接人工費用38558元,燃料動力費用85475元,制造費用29250元。
甲產品各項費用的分配計算如下:
因為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所以按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數量作比例分配,不必計算約當產量。
(1)直接材料費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70700/(600+100)×600=60600(元)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70700/(600+100)×100=10100(元)
直接人工費用、燃料和動力費、制造費用均按約當產量作比例分配,在產品100件折合約當產量50件(100×50%)。
(2)直接人工費用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用=38558/(600+50)×600=35592(元)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用=38558/(600+50)×50=2966(元)
(3)燃料和動力費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85475/(600+50)×600=78900(元)
在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85475/(600+50)×50=6575(元)
(4)制造費用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制造費用=29950/(600+50)×600=27000(元)
在產品負擔的制造費用=29950/(600+50)×50=2250(元)
通過以上按約當產量法分配計算的結果,可以匯總甲產品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甲產品當月完工產品成本=60600+35592+78900+27000=202092(元)
甲產品當月在產品成本=10100+2966+6575+2250=21891(元)
根據甲產品完工產品總成本編制完工產品入庫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產成品 202092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202092
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法
這種方法是事先經過調查研究、技術測定或按定額資料,對各個加工階段上的在產品,直接確定一個定額單位成本,月終根據在產品數量,分別乘以各項定額單位成本,即可計算出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將月初在產品成本加上當月發生費用,減去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就可算出產成品的總成本了。產成品總成本除以產成品產量,即為產成品單位成本。這種方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產成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產成品單位成本=產成品總成本/產成品產量
6.按定額比例分配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方法(定額比例法)
如果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但制定了比較準確的消耗定額,生產費用可以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用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作比例分配。通常材料費用按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費用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
計算公式如下(以按定額成本比例分配為例):
材料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當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費用分配率
工資(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費用)+當月投入的實際工資(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工資(費用)分配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