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寵展、全球寵物產業風向標——亞洲寵物展覽會深度解析
2406
2025-03-31
本文目錄一覽:
用pms。
PMS是設備管理體系標準“PMS/T 1-2012設備管理體系-要求”設備管理三大體系的英文縮寫設備管理三大體系,簡稱“PMS”。該標準歸口管理單位是中國設備管理標準化委員會,該標準于2012年發布,填補設備管理三大體系了國內設備管理體系標準的空白。
PMS標準為企業設備管理提供設備管理三大體系了規范及指南,標準內容涵蓋設備管理三大體系了企業設備管理方針和目標,設備管理組織結構、設備管理策劃及設備一生的管理過程,該過程如:設備需求規劃、設計、制造、選型、購置、安裝及調試、驗收、使用、保養維護、點巡檢、檢維修、改造、更新、報廢及處置等。
那么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設備管理系統,需要納入的內容:
1、設備信息化管理
首先是在企業內建立設備信息庫,對已運行的設備要進行型號,功率,采購及安裝年份,服務年份,備品備件,維修狀況,配套設備等等進行詳細的錄入系統。
新購置的設備要進行實現從設備前期的選型、采購、安裝測試、轉為固定資產;設備成為固定資產后的移裝、封存、啟封、閑置、租賃、轉讓、報廢的全過程;同時對設備運行過程中的技術狀態、維護、保養、潤滑的情況記錄的信息化。
對設備進行完整的信息化統計是整個設備管理體系的基礎,整個設備的管理體系需要對全廠的設備逐一進行登記,并實現計算機的數據化管理。這樣的設備就能全部的納入設備管理體系,實現設備管理體系基礎建設。
這樣的工作類似于固定資產的盤點工作,不過更加偏重于設備的盤查登記。污水廠需要進行詳細的,不遺漏的全面的登記,為了便于統計設備情況,可以根據工藝流程進行區段的劃分,各區段內的設備進行登記,這樣設備的安裝位置和用途都能一清二楚,更便于今后的管理。
設備信息登記完成以后,還要對設備的運行維護保養情況進行詳細的登記,設備的后期維護的工作繁瑣并且量大,需要詳細的進行登記,通過對設備缺陷跟蹤管理實現痕跡化管理,得到良好的設備運行狀況的管理工作。
2、設備的維修管理
對于任何企業來說,設備的維修在設備管理中要占到非常大的一部分,部分設備檢修仍然處于一個救火的模式,設備損壞以后,急忙的進行搶修,日常的時候,都在一個休息等待的狀態下,設備的維修成為突發性事件。
而且在一臺設備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連鎖誘發更多的設備出現問題(墨菲定理的實際應用),這樣將會導致維修人員疲于奔命。
同時由于關鍵設備需要快速修復,保障工藝的穩定運行,一般都會采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措施進行臨時性的彌補,過后又往往不能及時恢復,導致下次故障出現演化成更大的設備故障問題。因此建立設備點巡檢管理和設備維修管理體系,是建立設備管理體系的重點內容之一。
建立設備維修體系,需要對設備的檢修工作進行合理的分解,通過建立合理的檢修機制,降低應急檢修的頻次,實現設備的穩定運行。就需要對不同風險等級的設備進行檢修方式的確定。
一般來說風險度越高的設備需要建立更高等級的可靠的技術保障,在擁有技術保障的同時,進行預防性的檢修。這個預防性檢修需要針對不同設備進行設定,根據前面建立的設備統計檔案,羅列設備的易發生故障點,針對故障點實施定期的預防性檢修。
把設備的定期性檢修和設備的定期維護相互結合,實現設備運行風險的可控。很多企業都有變配電設備,供電系統每年會對設備進行預防性實驗及維護,這種做法,在建立預防性檢修的機制上可以進行參考引入。
風險等級較低的設備建立一般等級的檢修機制,根據檢修的難易程度,設備冷熱備的情況,進行不同等級的預防性檢修,同樣也是基于設備的頻發故障點的檢修,這樣的檢修更有針對性和預防性,能夠很好的保障設備的穩定運行。
現階段采用的設備越來越多,設備的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預防性的檢修在廠內自有員工有時難以完成,特別是近年來新興的工藝設備,需要更專業的設備廠家人員來進行維護。
因此對于復雜程度更高的設備,在采購時,就要明確約定設備廠商提供定期檢修的服務,通過專業人員定期實施的預檢修工作,降低設備運行的故障率。
預防性檢修要結合全年的檢修計劃共同編制執行,對于廠內的設備每年要進行年度的檢修計劃,年度檢修要對設備進行預防性檢修,故障點查驗,整體檢修進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并結合設備的風險評分高低和廠內維修力量的配置,確定維修工作的優先級和維修人員組成。
制定合理的維修日程表,并對日程表的執行,驗收,完結建立監督和管理機制,形成有效的運行制度,歸納到設備管理體系當中去。
這就是怎么建立設備管理系統,中小企業相對于大的企業管理起來相對困難,人少活多活雜是很多當下中小企業的現狀,在平時很少注重公司設備的維護與保養,這對于公司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因此,華謀設備管理專家建議:中小企業才更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設備管理系統。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PMS
三體系即三體系認證。
三體系認證是指ISO9001認證、ISO14001認證、OHSAS18001認證。 ISO9001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
ISO14001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設備管理三大體系,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最系統的環境管理國際化標準,適用于任何類型與規模的組織。
OHSMS(包括OHSAS18001)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標準。
擴展資料設備管理三大體系:
申請條件
組織申請認證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或經獨立的法人授權的組織設備管理三大體系;
(2)按照所申請體系標準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體系;
(3)已經按照文件化的體系運行三個月以上,并在進行認證審核前按照文件的要求進行設備管理三大體系了至少一次管理評審和內部質量體系審核。
基本特征
常見的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體系認證風險的四大基本特征
認證活動必然面臨各類風險,認證風險具有四個基本特性:
1、抽樣或其他審核受限必然帶來的認證風險;
2、認證機構內部管理的完善程度不同可導致不同風險控制能力;
3、認證活動的持續性導致的認識風險的多變;
4、有效的風險管理可以控制認識風險,絕大多數風險可預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三體系認證
三體系認證分別是ISO1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ISO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每個體系都有各自的特點,但它們都是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為基準。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一、
(1)強調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
(2)明確公司通過各種方式去獲取和理解顧客的要求,確定顧客要求,通過體系中各個過程的運作滿足顧客要求甚至超越顧客要求;
(3)并通過顧客滿意的測量來獲取顧客滿意程序的感受,以不斷提高公司在顧客心中的地位,增強顧客的信心;
二、
(1)明確要求公司最高管理層直接參與質量管理體系活動;
(2)從公司層面制定質量方針和各層次質量目標;
(3)最高管理層通過及時獲取質量目標的達成情況以判斷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績效,直接參與定期的管理評審掌握整個質量體系的整體狀況;
(4)及時對于體系不足之處采取措施,從公司層面保證資源的充分性;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一、滿足政府法律要求,獲取國際貿易的"綠色通行證";
二、增強企業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
三、樹立優秀企業形象
四、改進產品性能,制造"綠色產品"
五、改革工藝設備,優化成本,實現節能降耗
六、污染預防,環境保護
七、避免因環境問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八、提高員工環保素質
九、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十、減少環境風險,實現企業永續經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