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寵展、全球寵物產業風向標——亞洲寵物展覽會深度解析
506
2025-04-02
本文目錄一覽:
生產計劃工作對一個制造型的工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做好生產計劃呢?
應當要考慮以下幾點:
1、查看物料是否齊備。
2、熟悉公司產品、了解產品加工工序。
3、了解材料使用途徑。
4、了解市場需求。
5、了解員工動態、機器的正常運作以及物料齊套狀況。
6、關注生產進度的有效跟蹤與控制。
7、下達生產指令需仔細、準確,不能少下,漏下。
8、信息需及時反饋與跟進。
9、適當考慮異常情況。
10、了解車間產能
11、管理好獨立需求。
12、質量情況及品質控制。
13、正常情況下不能排期太緊,以考慮插入急單的情況。
14、了解產品、相關工藝流程、瓶頸工序:前工序先采購。
15、了解物料的性能。
16、物料的采購周期及到料情況跟進。
17、以人為本,合理地調配人員。
18、與工程、技術部門聯系技術支持。
19、制定和查看相應的系列計劃:如產品開發計劃、生產作業排序計劃、人員計劃、產能計劃與負荷計劃、庫存計劃、出貨計劃、物料計劃、外協計劃等。
工廠車間管理方法
工廠車間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所需要的,不會用管理方法的管理者不是好管理者,但是什么樣管理方法才是適合車間的管理的呢,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工廠車間管理方法。
工廠車間管理方法1第一、積極推動車間企業文化
積極推行公司的企業文化,用企業文化來熏陶員工、激勵員工。
第二、制定和實施合理的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車間的管理制度體系,制定出員工的行為規范,起草文件注重可操作性,盡量使每一項行動都有明確的規定,并根據使用反饋情況及時更新,變無規定可依為有規定可依,從各個方面規范員工的行為。
第三、安全生產管理
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生產車間安全生產措施、法則,可歸納為對“人、機、料、境、法”五大要素的管理和規范。
第四、避免各種不必要的浪費,節約成本和資源
按照精益生產管理理論,生產現場容易七種浪費、等待的浪費;搬運的浪費;不良品的浪費;動作的浪費;加工的浪費;庫存的浪費;制造過多(早)的浪費。
第五、避免管理上的浪費
在生產管理中,通常也會出現“七種”浪費。這“七種浪費”不僅發生在生產現場,如果僅僅關注現場存在的問題,而不解決被現象所掩蓋的本質問題,無疑是舍本逐末,即使表面上轟轟烈烈,但實際效果也很有限。
工廠車間管理方法21、標準化
將企業里有各種各樣的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準、要領等等,這些規范形成文字化的東西統稱為標準(或稱標準書)。制定標準,而后依標準付諸行動則稱之為標準化。那些認為編制或改定了標準即認為已完成標準化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經過指導、訓練才能算是實施了標準化。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標準化在國內許多企業有體系、制度、意識上的障礙,但必須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才能真正讓中國制造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2、目視管理
通過視覺導致人的意識變化的一種管理方法。
目視管理有三個要點:無論是誰都能判明是好是壞(異常);能迅速判斷,精度高;判斷結果不會因人而異。
在日常活動中,通過五感(視覺、嗅覺、聽覺、觸摸、味覺)來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視覺。據統計,人的行動的60%是從視覺的感知開始的。因此,在企業管理中,強調各種管理狀態、管理方法清楚明了,達到一目了然,從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讓員工自主地完全理解、接受、執行各項工作,這將會給管理帶來極大的好處。
3、管理看板
對數據、情報等的狀況一目了然地表現,主要是對于管理項目、特別是情報進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動。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現況板/圖表/電子屏等把文件上、腦子里或現場等隱藏的情報揭示出來,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時掌握管理現狀和必要的情報,從而能夠快速制定并實施應對措施。
因此,管理看板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是優秀的現場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工廠車間管理方法31、健全的生產運營體系,以確保效率
就是了解生產運營管理的根基--基礎管理。運用5S手法,同時結合生產運營流程優化,從而找到解決的方法。
關鍵是:不管是制程還是流程,讓它們透明化、可視化、標準化、安定化,才會好管理。
2、消除浪費,提高效率
生產現場所謂的浪費,就是降低生產效率的各種要素。通過行動方案,對現場診斷,運用七大浪費確立生產運營管理的效率損失的真正原因。
七大浪費
① 等待的浪費
② 搬運的浪費
③ 不良的浪費
④ 動作的浪費
⑤ 加工本身的浪費
⑥ 庫存的浪費
⑦ 生產過多的浪費
3、降低計劃性損失,提升效率
計劃是連通團隊的關鍵,計劃是行向目標的諾言,計劃是交流溝通的工具,計劃是實現成功的保證,通過產銷會議:確保生產與銷售密切的配合,使產品的質量、產能等不斷的提高,以最合理的生產效率,獲得最大的效益。
4、物料、生產進度控制,避免等待
生管部自接單后,要動員全體人員對所安排的計劃要全力完成。做到不變更計劃,各相關部門主動和積極配合,對工作進度主動與其他單位反應,共同完成所有計劃。
生產管制運作
① 管理人員主動參與物料跟催,定期查看
② 倉儲管理領發料的合理運用
③ 快速換線
5、運用績效指標改善法,提升效率
采用精益方式,縮短交期時間,減少浪費,使質量、產量和效率都上一個新的'臺階。
要不斷分析為什么不能達到生產效率目標的原因?
衡量指標
① DTD(從原材料到廠至產品出貨時間的核算)
② 首次合格率
③ 設備綜合效率
④ 生產排程達標率
6、透過部門管理實績貫徹領導方針,提升生產效率
通過部門管理實績,貫徹領導方針,有效達到經營效果
①日常要項管理是使部門/車間的實力充分發揮,產生好的實績;
②若有異常發生,也能有效的發現加以處理,確實做好維實管理。
7、用MES系統改善生產管理
工廠要使用什么軟件系統來改善生產管理?下面,我給大家科普一下如何正確利用MES系統及集成式解決方案幫助工廠實現精益生產,打造數字車間。說到制造業要打造數字化工廠,打造可視化車間。作為一家擁有完善的服務體系、專業的項目團隊、資深的技術人員以及豐富的服務經驗的MES系統供應商,中之杰已經擁有8600+制造業客戶案例,其中不乏大量行業標桿企業。
什么樣的MES系統才適合你的工廠?市面上這么多MES系統,難免讓大家眼花繚亂,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業內人士,我們給大家做一個深度梳理吧!
一個合格的MES系統要是開放式的,或者說是集成式的,獨木難支。企業要全方位管理工廠生產及企業業務,不能脫離一套一體化解決方案,所以,需要對接不同的管理系統,例如ERP系統、WMS系統、PLM系統等等,中之杰的MES系統,目前不但打通了各大主流ERP系統,如SAP、金蝶、用友、鼎捷等,還實現PLM+ERP+MES+WMS+SRM等二十多個管理系統的集成。同時,還實現了軟硬件的一體化,無縫對接各類工業級設備,實現無感知數據采集。
引進國家級平臺
工研院引進了制造學科的六個國家級研究平臺,即:制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CAD支撐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廣東建立分中心或者分室,實現國家級平臺優勢資源在地方延伸,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地方共享國家級平臺的人才、技術、設備等創新資源。目前,東莞工研院正在籌劃引進光電國家實驗室在廣東設立分室。
公共研發平臺
(1)數控裝備公共研發平臺(數控裝備事業部)
2011年,被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為廣東省制造裝備數字化重點實驗室。該平臺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主要圍繞東莞、廣東的家具制造業、紡織、建材等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需求,開展新型高速高精數字化控制系統、輕工裝備、新能源裝備、環保裝備等行業裝備研究。現已成功開發了高速木材復合加工中心、全自動電腦編織機、新型墻材成套裝備、高精度電火花加工系列裝備等一系列行業高端裝備及控制系統。
(2)電子制造公共研發平臺(電子制造事業部)
2010年,獲批“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東莞物聯網產業基地”。該平臺以中國科學院院士熊有倫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主要針對IC、LED、RFID等電子信息器件制造產業發展要求,研發IC封裝裝備、RFID標簽制造裝備等電子制造關鍵裝備,為企業提供過程監控、物流管控、裝備維護、企業節能等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現已成功開發了LED芯片高速自動檢測分選成套裝備、LED器件高速自動分光分色設備、LED器件高速自動編帶設備、RFID標簽自動封裝生產線等,RFID產品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已在汽車、工程機械、家電、模具等制造領域得到成功應用。
(3)材料模具公共研發平臺(材料模具事業部)
牽頭組建了廣東先進模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12年,與橫瀝鎮共建了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該平臺以李德群教授為首席科學家,圍繞注塑、沖壓、鑄造等領域的模具制造關鍵問題,面向汽車、家電、電子等行業的模具企業,開展成形過程模擬、數字化模具設計制造、模具企業生產管理、集成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示范、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工作。現已成功開發了模內層壓工藝及數控注射機、節能注塑機等行業裝備,開發了模具設計制造精益管控系統。
(4)信息技術公共研發平臺(信息技術事業部)
承擔了國家863重大專項“支持產業集群協作的中小企業云制造服務平臺開發、系統構建及應用”。該平臺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主要圍繞制造業信息化、仿真技術應用和數字媒體融合等方向,開發了虛擬仿真軟件平臺、圖像融合拼接處理設備,并形成了應用于大屏幕融合拼接顯示、多功能會議系統、多觸點互動投影、互動數字沙盤等一系列數字展陳解決方案。開發的多媒體融合設備,成功應用于上海世博會北京館的建造,使北京館成為唯一一個可以變形的場館,并承擔了上海世博會十多個國內外展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