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統計報表產值怎么算,以及統計報表工業總產值怎么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給各位分享統計報表產值怎么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統計報表工業總產值怎么算
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統計報表里,工業總產值怎么算?
1、工業生產總值=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銷售單價是不含稅單價,因為增值稅本身并不代表收入。
2、工業生產總值=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當月銷售收入=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初余額=庫存商品期初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搜狗問問
擴展資料
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
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并在報告期內不需再
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的價值總和。
2、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承接的工業性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計入工業總產值的對外加工費收人應不含銷項稅,可根據"產品銷售牧人"科目的相關資料取得。
3、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是指企業報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該指標核算與各企業的會計核算口徑一致,未設半成品科目的企業可不計這部分價值,產品產量統計和中間投入的計算也應與之保持同口徑。
會計報表應按期報送所有者、債權人、有關各方及當地財稅機關、開戶銀行、主管部分。有限責任公司的會計報表應分磅給各投資單位。

產值是怎么計算的
1、工業產值=銷售價格(不含稅)×產量。
既然產品生產出來了,必須有制定的銷售價格,產值,產值,只要生產出來,不管銷售沒銷售,都要計算產值。
2、銷售產值則是=銷售價格(不含稅)×銷量。
產值利潤率提高或降低
決定于利潤總額和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的增長速度快于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增長速度與產值增長速度的比值大于1),則產值利潤率必然提高;利潤總額與工業總產值
同步增長(兩者的速度比=1),則產值利潤率持平;利潤總額增長速度慢于產值增長速度(兩者的速度比小于1),則產值利潤率降低,說明增產未增收。
產值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產值屬于統計中一名詞,核算一公司的銷售情況.
一般上報的時候,控制在銷售收入的1.05倍以內.
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
表明工業企業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反映的是生產總成果,并不說明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濟效益.企業是否增收,主要看利潤總額的增長.利潤總額是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利潤(虧損以“-”號表示).它集中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方面的效益,是企業最終的財務成果.
企業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只有把生產的產品提供給社會,才能加速資金的周轉,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如果生產的產品很多,但銷售的很少,不能實現盡產盡銷,甚至根本銷不出去,就很難實現增收,如果實現
統計報表產值怎么算了盡產盡銷,但成本費用過高,利潤率很低,甚至虧本銷售,也不能實現增收,甚至造成虧損.因此,企業在報告期內工業總產值增長了,利潤總額不一定增長或不一定
同步增長.
表明企業是否增產增收的一個主要指標就是產值利潤率.計算公式如下:
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工業總產值×100%
產值利潤率的提高或降低,決定于利潤總額和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的增長速度快于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增長速度與產值增長速度的比值大于1),則產值利潤率必然提高
統計報表產值怎么算;利潤總額與工業總產值同步增長(兩者的速度比=1),則產值利潤率持平
統計報表產值怎么算;利潤總額增長速度慢于產值增長速度(兩者的速度比小于1),則產值利潤率降低,說明增產未增收.由此可見,實現增產增收,就要保持產值利潤率指標的穩定和提高,既要抓生產,更要抓效益.
公司產值怎么算?
問題一:企業的產值怎么算 產值是統計術語,我盡量說的通俗一點.
舉個例子說明吧.
月初生產成本余額為10,月底生產成本余額為12.
本月生產產品20件,成本為4元,銷售了21件(有上月庫存1件)銷售單價為5元.
那么產值=銷售單價*本月生產數量+生產成本期末數-生產成本期初數
=5*20+12-10=102
其中生產成本是會計帳簿上的數字,直接拿過來用就可以.
若是產品種類為兩種以上,則需要算出每一種產品的銷售單價,與其本期生產數量相乘,加總求和.
問題二:公司的產值是什么意思? 所謂公司的產值就是在公司一個年度的經營活動中所有的收入,在沒有扣除成本情況下的數字
問題三:企業工業總產值怎么核算? 一、工業總產值
計算公式
1、當月產揣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2、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二、工業增加值
一是生產法,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余
一般企業采用后一種計算方法。
問題四:軟件開發企業產值怎么計算? 1、GDP的核算有3種方法。第一種:GDP的概念是產值與服務。一方面,產值而言,計入GDP的是最終產值,因此要看你的企業類型,如果你是加工商,或者原材料制造的企業,可以這樣說,你所生產的產品都不會計入GDP,而是由最終環節的制造商生產出來的商品計入GDP。另一方面,如果你是某一種商品的最終制造商,也不能單單看利潤來核算GDP,因為是最終產值,所以你的企業生產了多少,就計多少,無論是銷售收入,還是存貨,因此,GDP與利潤無關。第二種:收入法,就是按照會計科目算的,工資+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企業的GDP=企業當期創造的增加值。營業盈余是區別于營業利潤的哈,利潤是針對于銷售環節而言的,而盈余是針對產出環節,因此計入企業增加值的是盈余不是利潤哈樓主應該是做會計的吧,下面是我在網上找的,粘貼給你。(二)收入法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各生產要素創造收入的角度計算GDP的一種方法。即各常住單位的增加值等于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余四項之和。這四項在投入產出中也稱最初投入價值。各常住單位增加值的總和就是GDP。計算公式為:GDP(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1、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活動而從生產單位得到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勞動者通過各種渠道從生產單位獲得的一切貨幣形式和實物形式的收入和個體勞動者通過勞動而獲得的收入。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工資,二是福利,三是從利潤或成本中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相當于工資性質的勞動報酬,四是實物性收入,指農民自產并用于個人消費的農副產品的價值,以及勞動者免費或以低于市場價格從單位得到的實物的價值。2、固定資產折舊:是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生產活動中所消耗固定資產而提取的價值。固定資產折舊并非本期生產活動新創造的價值,而是生產中消耗的固定資產的價值,是屬于轉移價值。GDP之所以包括這部分轉移價值,是由于固定資產折舊是從固定資產中游離出來作為折舊進入成本,記入成本中的折舊也作為折舊基金被提出來用于新的固定資產投資,進入企業的資金循環運動,而不是像其他成本一樣消耗完畢,從這個角度講,它類似于增加值的勞動者報酬和營業盈余。另外,從收入的角度考慮,把折舊計算在增加值中,可以避免由于把折舊計算在中間投入中,因折舊的大小不同而帶來營業盈余的大小不一,從而造成增加值的波動。而如果把折舊計算在增加值中就會避免這個問題。因此,如果把折舊計算在增加值中,既可以提高GDP計算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也可以增強GDP的可比性。3、生產稅凈額:是指各部門向 *** 繳納的生產稅與 *** 向各部門支付的生產補貼相抵后的差額。生產稅是 *** 向各部門征收的有關生產、銷售、購買、
使用貨物和服務的稅金。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銷售稅金,二是進成本的稅,指國家對生產單位從事生產活動而征收的稅金,但有的行業把這部分稅統一作銷售稅金處理。三是各種附加和規費。生產補貼是 *** 為控制價格又要扶持生產而支付給某些部門的補貼,包括糧食企業的價格補貼和企業政策性虧損補貼。實行增值稅后,生產稅中還要包括本期應交增值稅(產品銷項稅額與購買貨物、服務進項稅額之差)。4、營業盈余:是指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后的剩余部分,它是常住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在對固定資產進行了補償,對勞動者進行了分配和上繳國家稅金以后所余下的份額。
問題五:怎樣從報表中算出企業大概的年產值 1.報告期工業總產值=報告期全部產品的成品價值+報告期工業性作業價值+(報告期自制半成品和在產品期末余額- 報告期自制半成品和在產品期初 余額) 計算。
2、工業總產值按 現行價格計算。
成品價值按成本實物量乘以本年不含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產品實際平均單價計算。會計核算中按成本價格轉賬的自制設備和自產自用的成品應按成本價格計算生產成本價值。
對外加工費收入按本年不含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跨年度的加工費收入按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計入本年應實際收取的對外加工費收入。
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如果期末價值小于期初價值,該指標為負數,企業在計算產值時應按負值計算,不能按零處理。
問題六:年產值與年銷售額的區別與計算方法? 兩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年產值是按生產數量計算的;銷售額是按銷售數量計算的。往往生產數量大于銷售數量,以保證一定的庫存,防止市場斷貨或退貨補貨。
產值有不變價和現行價兩種,不知你指哪個?
年產值(不變價)= ∑ (每個產品不變價*全年產量)
年產值(現行價)= ∑ (每個產品售價*全年產量)
銷售額=售價*銷售數量
例如,A產品售價50,產量80,銷售了60;B產品售價100,產量200,銷售了200;C產品售價20,產量800,銷售了700
年產值(現行價)=50*80+100*200+20*800=40000
銷售額=50*60+100*200+20*700=37000
問題七:企業的產值怎么算 計算公式如下:總產值=當期成品價值+當期勞務價值+(期末在產品、半成品價值-期初在產品、半成品價值),其中價值的計算按社會不變價格計算。
一、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以貨幣表現的產品價值,價值構成c+v+m,既包括物化勞動c,又包括或勞動的新創價值v+m。即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和提供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量總額。
二、總產值可以用來衡量工期較長的企業的業務產出,但其缺點也顯而易見:其一,根據公式可看出,其易受期初期末差額的影響,會誘導企業盲目投入;其二,產值容易受轉移價值大小的影響;其三,就全社會而言,總產值會重復計算,不能客觀有效的反應社會的真實產值。
注:產值是統計術語。
問題八:人均產值如何計算 以月人均產值為例
首先要計算出人數 人數=總工時除以標準工時(176小時每人每月)
訂總產出除以人數就是月度人均產值
問題九:統計報表里,工業總產值怎么算? 工業總產值是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的重要指標。現就現行統計制度中工業總產值的涵義、構成與
數據來源以及核算方法進行如下解析。
一、工業總產值的涵義及構成
工業總產值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最終產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包括生產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三部分。
(一)成品價值
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并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已經銷售和準備銷售的全部工業成品(包括半成品)價值合計。成品價值中包括企業生產的自制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活福利部門等單位
使用的成品價值,但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
(二)對外加工費收入
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做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生產)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品修理作業所收取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內非工業部門提供的加工修理、設備安裝等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
(三)自制半成品
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價值減去期初價值后的余額,如果期末價值小于期初價值,該指標為負值,企業在計算產值時,應按負值計算,不能作為零處理。
工業總產值不包括:
(1)非本企業生產的工業產品價值,如購自廠外而在本企業內未經任何加工又轉售的產品價值;按照合同規定不需要本企業加工和安裝的協作件(如機組、儀表)的價值。
(2)本企業非工業活動單位的非工業產品價值和收入,如農牧場的農、畜產品的價值,基本建設部門的建筑安裝價值,運輸部門的運輸收入,住宅、公用事業及福利事業單位(洗衣房、澡堂、理發室等)的收入等。
(3)本企業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如鋸末、切屑、矸石等)的出售價值。
二、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原則
工業總產值的計算遵循以下計算原則:
(一)工業生產的原則。即凡是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均應包括在內。其中的最終產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內銷售,只要是報告期內生產的,就應包括在內。凡不是工業生產的產品,均不得計入工業總產值。
(二)最終產品的原則。即企業生產的成品價值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企業對外銷售的半成品也應視為最終產品計入工業總產值。而在本企業內各車間轉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計算其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三)“工廠法”原則。即以法人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計算工業總產值,是其報告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總價值量。
三、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公式:
工業總產值=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
(一)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并在報告期內不需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的價值總和。本期生產成品價值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本期生產成品價值的計算公式:本期生產成品價值=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數量×本期不含銷項稅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凡報告期內產品銷售價格有變動,或同一種產品在同一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分別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若一個生產周期完成時,還不能確定按哪一種價格銷售,可按報告期實際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銷售價格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格。另外,工業總產值中有些項目,如自制設備、提供給本企業基本建設和生產福利部門的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等,沒有出廠價格,可按實際成本價或加工費計算。
(二)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
生產產值怎么計算?
問題一:生產產值是等于生產成本嗎?怎么區分? 生產產值和生產成本不是不一樣,
生產產值就是核算國民產值的時候才用 一般企業是不計算的!生產產值=當期各類產品×相應單價 的合計數,
生產成本并不等于生產產值。
因為:
企業生產總值=企業生產成本+企業利潤
生產成本=當期為生產投入的材料+人工+制造費用等
問題二:企業產值怎么計算 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等于農、林、牧、漁各業總產值之和。用產品法計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計算方法,一般采用產品法進行計算,即凡是有產品產量的,都按產品產量乘以其產品單價求得每一種農產品的產值,然后將四業產品的產值相加求得。農林牧漁業的總產值的計算范圍,是指在日歷年度內行政轄區內各種經濟類型及各種經營方式所生產的農林牧漁業產品總量。包括農民和集體龔機關、團體、學校及國營農林牧漁場生產的產品。但是不包括農業科學試驗單位作為試驗用的農產品和軍事部門的軍馬生產。農、林、牧、漁業各自的統計范圍是:
產值
(1)農業產值:
A、種植業:從事農作物栽培獲得的產品產值;
B、其它農業:采集野生植物產值和農民家庭兼營的工商業產值;
(2)林業產值 = 營林產值+采集林產品產值+村及村以下采伐竹木產值
(3)牧業產值指飼養牲畜、家禽產值和出售蓄禽產品產值。
(4)漁業產值包括從水域中捕撈的野生或人工養殖的動、植物產品產值。
2、工業總產值 = 成品產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產品期初期末差額價值采用工廠法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企業之間可以重復計算。
3、建筑業總產值 = 建筑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房屋構筑物修理產值+非標準設備制造產值。其中:建筑工程產值包括建筑工程產值和裝修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不包括被安裝設備本身的價值; 房屋構筑物修理產值不包括被修理房屋本身的價值;計算方法是用實際完成的實物工程量乘以單價(結算價格)
4、運輸業總產值 = 營運收入+服務收入 郵電業總產值 = 全部營業收入
特點:運輸郵電業的生產活動是一種不直接生產具體貨物的服務活動。它擔負著把貨物從生產地轉移到使用地的職能,從而使產品的使用價值得以實現,價值得以提高。
5、 批發零售貿易業總產值 = 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價―外購運費和裝卸搬運費
餐飲業總產值 = 全部營業收入
特點: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不生產貨物,而是在完成貨物由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轉移過程中,使貨物的使用價值得以實現,價值得以提高。
6、 盈利 *** 業總產值 = 營業(業務)收入非盈利 *** 業總產值 = 經常性支出 + 虛擬固定資產折舊費(指沒有經營收入或不能以收抵支的單位)
問題三:產值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產值屬于統計中一名詞,核算一公司的銷售情況.一般上報的時候,控制在銷售收入的1.05倍以內.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和提駭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表明工業企業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反映的是生產總成果,并不說明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濟效益。企業是否增收,主要看利潤總額的增長。利潤總額是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利潤(虧損以“-”號表示)。它集中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方面的效益,是企業最終的財務成果。企業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只有把生產的產品提供給社會,才能加速資金的周轉,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如果生產的產品很多,但銷售的很少,不能實現盡產盡銷,甚至根本銷不出去,就很難實現增收,如果實現了盡產盡銷,但成本費用過高,利潤率很低,甚至虧本銷售,也不能實現增收,甚至造成虧損。因此,企業在報告期內工業總產值增長了,利潤總額不一定增長或不一定同步增長。表明企業是否增產增收的一個主要指標就是產值利潤率。計算公式如下: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工業總產值×100%產值利潤率的提高或降低,決定于利潤總額和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的增長速度快于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增長速度與產值增長速度的比值大于1),則產值利潤率必然提高;利潤總額與工業總產值同步增長(兩者的速度比=1),則產值利潤率持平;利潤總額增長速度慢于產值增長速度(兩者的速度比小于1),則產值利潤率降低,說明增產未增收。由此可見,實現增產增收,就要保持產值利潤率指標的穩定和提高,既要抓生產,更要抓效益。
問題四:人均產值如何計算 以月人均產值為例
首先要計算出人數 人數=總工時除以標準工時(176小時每人每月)
訂總產出除以人數就是月度人均產值
問題五:年產值與年銷售額的區別與計算方法? 兩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年產值是按生產數量計算的;銷售額是按銷售數量計算的。往往生產數量大于銷售數量,以保證一定的庫存,防止市場斷貨或退貨補貨。
產值有不變價和現行價兩種,不知你指哪個?
年產值(不變價)= ∑ (每個產品不變價*全年產量)
年產值(現行價)= ∑ (每個產品售價*全年產量)
銷售額=售價*銷售數量
例如,A產品售價50,產量80,銷售了60;B產品售價100,產量200,銷售了200;C產品售價20,產量800,銷售了700
年產值(現行價)=50*80+100*200+20*800=40000
銷售額=50*60+100*200+20*700=37000
問題六:公司的產值是什么意思? 所謂公司的產值就是在公司一個年度的經營活動中所有的收入,在沒有扣除成本情況下的數字
問題七:統計報表里,工業總產值怎么算? 工業總產值是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的重要指標。現就現行統計制度中工業總產值的涵義、構成與
數據來源以及核算方法進行如下解析。
一、工業總產值的涵義及構成
工業總產值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最終產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包括生產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三部分。
(一)成品價值
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并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已經銷售和準備銷售的全部工業成品(包括半成品)價值合計。成品價值中包括企業生產的自制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活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但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
(二)對外加工費收入
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做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生產)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品修理作業所收取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內非工業部門提供的加工修理、設備安裝等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
(三)自制半成品
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價值減去期初價值后的余額,如果期末價值小于期初價值,該指標為負值,企業在計算產值時,應按負值計算,不能作為零處理。
工業總產值不包括:
(1)非本企業生產的工業產品價值,如購自廠外而在本企業內未經任何加工又轉售的產品價值;按照合同規定不需要本企業加工和安裝的協作件(如機組、儀表)的價值。
(2)本企業非工業活動單位的非工業產品價值和收入,如農牧場的農、畜產品的價值,基本建設部門的建筑安裝價值,運輸部門的運輸收入,住宅、公用事業及福利事業單位(洗衣房、澡堂、理發室等)的收入等。
(3)本企業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如鋸末、切屑、矸石等)的出售價值。
二、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原則
工業總產值的計算遵循以下計算原則:
(一)工業生產的原則。即凡是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均應包括在內。其中的最終產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內銷售,只要是報告期內生產的,就應包括在內。凡不是工業生產的產品,均不得計入工業總產值。
(二)最終產品的原則。即企業生產的成品價值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企業對外銷售的半成品也應視為最終產品計入工業總產值。而在本企業內各車間轉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計算其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三)“工廠法”原則。即以法人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計算工業總產值,是其報告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總價值量。
三、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公式:
工業總產值=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額。
(一)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并在報告期內不需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的價值總和。本期生產成品價值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本期生產成品價值的計算公式:本期生產成品價值=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數量×本期不含銷項稅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凡報告期內產品銷售價格有變動,或同一種產品在同一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分別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若一個生產周期完成時,還不能確定按哪一種價格銷售,可按報告期實際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銷售價格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格。另外,工業總產值中有些項目,如自制設備、提供給本企業基本建設和生產福利部門的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等,沒有出廠價格,可按實際成本價或加工費計算。
(二)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
關于統計報表產值怎么算和統計報表工業總產值怎么算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統計報表產值怎么算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統計報表工業總產值怎么算、統計報表產值怎么算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