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寵展、全球寵物產業風向標——亞洲寵物展覽會深度解析
678
2025-04-01
本文目錄一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服裝的需求更趨向個性化,快時尚已經成為服裝行業的主要業態。與此相適應,服裝生產企業也逐步圍繞“小批量、多品種、快速反應”的目標進行生產組織模式革新。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這種從“期貨式大規模生產”向“現貨式敏捷制造”的生產組織模式轉變對服裝工廠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通常導致服裝工廠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差錯率明顯升高、管理成本明顯上升。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企業進行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化改造,打通從訂單采購到生產各個環節的信息流,實現數據實時收集、智能排程、智能調度,從而大幅度降低人員管理難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差錯率。
基于以上背景需求,本項目的建設目標是:
數據融合:打通服裝訂單信息、采購信息、倉庫數據、裁剪數據、吊掛生產線數據、后道流水線數據、質量數據、成品數據各個節點環節,實現全過程數據目視化控制。
高效生產:通過管理培訓和大數據分析,實現員工生產工序智能組合和調配、生產效率實時控制,達到小訂單生產效率同比提高30%以上。
柔性制造:通過智能排程和工位機系統,將生產指令實時傳遞到每個工人,實現產線快速切換,縮短生產周期40%以上
作為服裝智能制造行業領導者,秒優服裝智能工廠設計圍繞快速反應、提升效率和改善質量為目標,以服裝工藝數據為基礎,以可視化跟單—可視化計劃—智能控制為手段,應用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多系統應用集成,管理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1) 以標準工時系統(GST)分析為基礎,對服裝加工工序進行動作分析和時間分析,并以部位和針步類型進行工序分類。通過服裝標準工時系統分析幫助企業建立龐大的服裝加工工藝數據庫,這是本項目數據分析的基礎。
2) 系統內含兩大底層技術,以精益生產為核心的精益管理技術,以秒優云供應鏈平臺為支撐的軟件集成技術。其中,精益生產是對工廠進行精益生產改善,包括裁剪、吊掛縫制線、后道智能分揀系統、現場物流布局優化;軟件集成包括服裝ERP、服裝APS、可視化質量管理系統、服裝MES、服裝標準工時系統等五大系統集成。多系統集成于秒優云供應鏈平臺,管理與信息化高度融合。
3) 系統設計以可視化排單系統(APS)為中心對服裝生產進行全過程控制和優化。系統可以分為四個維度:對訂單信息進行跟蹤和控制的跟單維度、對采購和成本控制的物料維度,對工藝優化和車間作業進行調度的現場管理維度、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和基于學習曲線模型的計劃維度。其中,跟單維度包括樣衣開發與跟蹤、訂單數據、跟單節點模型、可視化跟單、自動報警;物料維度包括服裝BOM維護、用料MRP運算產生用料需求、采購申請和審批、核價管理、與倉庫管理等;現場管理維度包括工藝分析、流程排布等產前準備工作,以及將信息實時傳遞到員工進行作業指導的工位作業系統;計劃維度包括基于學習曲線模型的產能模擬、自動排單策略維護等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生產計劃管理。
4) 自動化設備運用:采用自動裁床、可自動切換的縫制吊掛工作站、后道吊掛、自動模板車等。這些自動化設備的運用可以降低對員工技能的依賴、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這些設備可以作為物聯網的感知設備,將作業數據反饋到供應鏈軟件,形成智能工廠決策的數據依據。
在對生產體系進行智能化改造的大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楊集團”)服裝定制工廠內我們看到,工人從電腦上遠程接單后,利用智能排版系統,選好一件西裝所需的各種面料,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裁剪。
大楊集團總經理胡冬梅說:“我們最快的時間,4 個工作日就可以交付。一個非??旖莸纳a閉環,就讓消費者把定制服裝從高大上的很貴、(交付時間) 很長、負擔不起的產品,變成觸手可達的、可以隨手買到?!?/p>
創建于 1979 年的大楊集團,擁有 4000 多名員工,主要從事各類中高檔服裝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年服裝綜合生產加工能力 1100 萬件(套),年西服出口量600萬件(套),年服裝定制產量 200 萬件(套)。85% 以上的產品出口,是全球最大的定制服裝生產企業。
01 2 億元打造全球服裝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廠
西裝的私人定制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發展較為成熟,大楊集團的西裝訂單中,定制西裝占有很大比重。對傳統服裝生產企業來說,私人定制這一向對小眾的市場具有生產成本高、制造周期長、難以大規模生產及推廣等痛點。要想破解這一瓶頸,企業必須對生產流程進行變革創新,通過發展信息化技術、進行智能化改造,將供應鏈柔性程度不斷優化。
2016 年起,大楊集團開始對生產體系進行智能化改造,目前累計投入2 億元打造大楊集團全球服裝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廠。
大楊集團以深度定制和即時體驗為目標,打造了定制服裝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Ustyylit。通過平臺化發展,打通服裝消費與服裝設計、生產、物料、物流、客服之間的數據鏈,根據消費者個性化的定制需求,驅動服裝設計、面輔料采購、版型選取、生產組織、計劃排產、倉儲物流、運營管理,匯聚遍布全球的面輔料供應商、制造工廠、貿易商、品牌商、零售店鋪等資源,通過數據互聯互通、協同生產,實現全球服裝個性化定制的按需柔性智能定制生產,為消費者提供新型的體驗式服裝定制服務,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谠撈脚_打造的“支持深度定制與即時體驗的全品類服裝個性定制化項目”入選 2020 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
02 智能化、數字化貫穿生產銷售全過程
大楊集團通過應用自主開發的高效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上層數據集成分解、底層數據匯總分析、生產過程即時更新的基于數據動態管理的數字化車間。通過加強基礎信息系統平臺的開發,保障數據信息交換的穩定性、準確性,實現產品生產流程高效運轉。
由智能化生產設備組建的規?;嵝远ㄖ粕a線,滿足單裁定制業務的生產工藝流程需求,解決產能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大批量生產與單量單裁定制生產的柔性組織,滿足了大規模單量單裁定制化生產能力需求。
大楊集團對營銷管理模式進行了數字化改造,不斷提升面向全球客戶和消費者的數字化服務能力,滿足顧客差異化的需求,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通過自主研發量體標準和量體數據系統、千萬級版型數據庫、字典式編碼統一物料管理系統,構建了基于定制服裝的基礎數據平臺,為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通過構建高效的營銷服務信息系統,實現了營銷終端、生產工廠端、供應商端數據協同管理,實現全面緊密的合作。
通過逐步完善智能化生產體系,提升智能化、數字化水平,面向客戶端、供應端、生產端、物流配送端的各環節,將單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模塊化,組合后實現規?;a,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及現代化水平,大大提升了定制服裝的產品質量、縮短了生產周期。
03 智能制造讓小眾高端消費變為大眾 時尚 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定制服裝作為高端消費數量倍增。80 后、90 后消費者追求自己的服飾有個性化、 時尚 化特征,對定制服裝需求更為強烈。
同時,人們體型的差異,對更為合身的定制服裝需求增多。因此,服裝私人定制需求端大幅提升。據測算,目前國內服裝定制市場規模在 2000億元左右。
大數據 + 智能制造突破量體、打板關鍵環節,柔性供應鏈實現定制服裝的批量化生產,降低制造成本、縮短定制周期。技術端的進步使得服裝私人定制這一小眾高端消費變為大眾的 時尚 選擇。
胡冬梅介紹說:“定制服裝的價格越來越親民,早些年定制西裝可能要三五千元一套,但是目前 2580 元就可以定制一套特別心儀的純毛面料的西裝。那么,如果通過線上一些促銷活動,這樣的定制服裝甚至可能不用 1000 元就能買到。”
大楊集團全球營銷網絡已遍布20 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單裁合作店面上千家。定制服裝產品品類已由西裝拓展到襯衫、褲子、大衣、女裝、休閑裝等 7 個品類,生產能力、交付能力、產品質量全球領先。2019 年,大楊集團單裁定制產品達到 130.4 萬件(套),實現出口創匯 7000 余萬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定制服裝生產企業。定制產品銷售收入占集團整體業務營收比例由 2016 年的 14.1%,提升至 2019年的 36.2%,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2021 年,受全球疫情以及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影響,大楊集團海外服裝業務出現斷崖式下滑,但定制服裝生產,依然實現銷售120 萬件(套)。
2021 年 10 月 ,在中國服裝行業最具規格的年度盛會——中國服裝大會上,擔任議題主席的胡冬梅,在“智能制造與人機融合”平行會議作了開題演講,以大楊集團的數字化改造實踐,同與會者分享了服裝行業智能制造的體會。
2021 年 11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每兩年評定一次的“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第五批名單公布,大楊集團憑借領先的設計研發能力以及技術創新與工業設計的深度融合能力,贏得了評審專家的高度認可,從眾多參評企業中脫穎而出,成功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2021 年 12 月,在中國服裝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服裝制造大會上,全國共有 12 家企業榮獲“2021 中國服裝產品創新基地”稱號,大楊集團旗下的大連大楊服裝定制 科技 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大楊集團通過加強以技術中心、設計中心、信息中心、檢測中心四大創新主體建設,加強與海外專家、國內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加強 科技 人才的管理培育,以創意設計為引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顧客滿意為目標,形成產品、服務創新體系,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堅持以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為核心,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大楊集團已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6 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1 個,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 1 個,國家級產品創新基地 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1 個, 科技 創新服務機構 1 家,躋身世界服裝行業五百強、全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行列。大楊集團近年先后獲得“遼寧省省長質量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多項榮譽。
“十四五”期間,大楊集團將積極推進“雙循環”戰略,在穩定國際市場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國內業務,圍繞“品牌大楊、定制大楊、數字大楊、資本大楊、文化大楊”五個方面,全面提升集團的綜合競爭力。
大楊集團將堅守“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的企業精神,繼續打造以全球服裝定制業務為重心的產業化發展道路,通過提升智能化、數字化水平,促進規?;b定制業務的發展,為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為大連區域經濟發展,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貢獻新的力量。
Inside the garment factory of Dayang Group CompanyLtd. (Dayang Group for short), we see the workers finish tailoring a garment within one minute after they have received a remote order on the computer, completed smart typesetting, and selected the fabrics for the garment.
“We can deliver the suit in 4 days. In this way custom-made garment becomes reachable to the consumer who had previously to spend more money and more time,” said Hu Dongmei, general manager of the garment group in Dalian.
Established in the year 1979, Dayang Group has 4,000 employees and its business ranges from designing, producing, selling middle and top quality dress products. Its annual output amounts to 11 million pieces or sets. It exports 6 million pieces or sets of western-style dresses. Its annual custom-made garments are 2 million pieces or sets. As the largest custom- made garment producer in the world, 85% of its products are made for exportation.
Since 2016, Dayang Group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in AI production system and invested 200 million yuan in making the enterprise an international AI garment producer in flexible customization.
By optimizing its AI production system, the group has placed its focuses on intellectualiz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for the sake of its customers, suppliers,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Its clients' personal needs are modulized before mass produced. Now its overall capacity in production has been increased and modernized. And the quality of its products has been improved and production cycle shortened.
Since China has adopted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world, a generation of young consumers has shifted their interest to personalized fashions. They are the ones who have a stronger desire for custom-made costumes and consequently there's a great demand on the part of the customers.
According to Hu Dongmei, the price is more and more customer-friendly. A business suit cost almost 5,000 yuan if it was custom made in the past,while its price has been cut in half to 2,580, even if it is of purely wool fabric. If it is ordered by online promotion, the price can be further reduced to less than 1,000.
Today's Dayang Group has market networks in more than 2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its cooperative tailor shops amount to over 1,000. Its products include 7 categories of shirts, trousers, overcoat, lady's dress, and casual clothes. It has become a leading garment producer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its productivity, delivery, and quality.
Up to now, Dayang Group has 6 high-tech enterprises of national class, one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 of national class, on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national class, one innovation base of national class, one technical center of provincial enterprise, and on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The group is one of the world top 500 enterprises, a leading enterprise in top 100 garment producers in China, winners of Liaoning Governor's Quality Prize, and National May 1 Labor Prize.
(Trans. by G. Q.)
攝影:李 東
1、人機一體化
人機一體化一方面突出人在制造系統中的核心地位,同時在智能機器的配合下,更好地發揮出人的潛能,使人機之間表現出一種平等共事、相互“理解”、相互協作的關系。
2、虛擬現實技術
特點是可以按照人們的意愿任意變化。
3、自組織
智能制造系統中的各組成單元能夠依據工作任務的需要,自行組成一種最佳結構。
4、學習能力與自我維護能力
智能制造系統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具有自學習功能。同時,在運行過程中自行故障診斷,并具備對故障自行排除、自行維護的能力。
智能制造系統構成要素
智能功能包括資源要素、系統集成、互聯互通、信息融合和新興業態五層。
1、資源要素:包括設計施工圖紙、產品工藝文件、原材料、制造設備、生產車間和工廠等物理實體,也包括電力、燃氣等能源。此外,人員也可視為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
2、系統集成:通過二維碼、射頻識別、軟件等信息技術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設備等各種制造資源。由小到大實現從智能裝備到智能生產單元、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乃至智能制造系統的集成。
3、互聯互通:通過有線、無線等通信技術,實現機器之間、機器與控制系統之間、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
4、信息融合:在系統集成和通信的基礎上,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信息協同共享。
5、新興業態:包括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和工業云等服務型制造模式。
關于智能制造服裝生產系統和服裝智能制造工廠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智能制造服裝生產系統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服裝智能制造工廠、智能制造服裝生產系統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