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平臺,以及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申報網站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給各位分享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平臺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申報網站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廈門理工學院是一本嗎?
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信息規定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平臺,已經沒有明確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廈門理工學院是一所理工類院校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平臺,有經濟、外語、社科、建工、機械等專業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平臺,建校41年。
? ? ? ? ? ? ? ? ? ? ? ? ? ? ? ? ?
學院介紹
廈門理工學院,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委托培養院校、福建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廈門市陳嘉庚獎學金合作高校、廈門市集美區產業技術聯盟首任輪值主席院校,入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十三五”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項目。
學校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廈門市政府開辦的工業、建筑、財經等八個大專班。1981年,以工業大專班師資為主體,在八個大專班的基礎上創建鷺江職業大學。1987年廈門職業經濟學院并入,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2007年5月通過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及專業評估。2011年獲批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培養領域。2013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1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截至2021年11月,學校占地1927畝,建筑面積50余萬平方米,下設有19個院、部,開辦63個本科專業,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生19676人,其中本科18151人,碩士1525人(2022年2月數據);專任教師近1100人 。
? ? ? ? ? ? ? ? ? ? ? ? ? ? ? ? ?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11月,學校設有18個院、部,開辦63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法學等學科門類。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2月,學校擁有省級重點學科5個。2020年,新增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省級重點學科是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是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建筑學、藝術學理論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是電子信息、藝術、機械、材料與化工、土木水利、能源動力、會計、體育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9月,我校教職工總數為1500余人,專任教師1100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93;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1百分比;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52百分比;具有正高職稱的教師占14;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經歷專任教師的24;具有一年以上企業經歷的教師占36;外(臺)籍教師的占12。
學校有雙聘院士8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名,福建省“高校領軍人才”1名,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閩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講座教授1名,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3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24名,全國優秀教師3名,省級教學名師10名,省級教學團隊2個。
? ? ? ? ? ? ? ? ? ? ? ? ? ? ? ? ?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7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5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9個,省級精品課程29門,省級教學改革試點項目17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144項,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65個。
學校實驗教學用房近10萬平方米,建成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平臺了現代工程訓練中心。截至2016年11月,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5個,國家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立項4項;文科情境體驗教室12個;校企共建實驗室18個,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310個;是科技部“創新工程師培訓基地”和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繼教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教師發展中心” 被評為省級示范中心。
學術研究
科研平臺
據2017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福建省重點實驗室5個、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福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福建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福建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福建省閩臺科技合作基地1個、福建省創新方法研究推廣應用基地1個、福建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項目2個、廈門市重點實驗室5個、廈門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廈門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廈門市公共技術服務平臺6個、廈門市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基地1個、校內科研單位4個、校內研究機構44個。
科研成果
201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61項,其中福建省重大產學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6項,位列全省前5位;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5項、福建省社會科學人文優秀成果獎3項。
? ? ? ? ? ? ? ? ? ? ? ? ? ? ? ? ?
對外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學校與美、英、加、新等20多個國家68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交流;與密蘇里大學合作,成功獲批教育部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二級機構——廈門理工學院密蘇里學院。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共建軌道交通研究中心,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聯合共建“中美(廈門)國際離岸孵化器”(中國高校首家)等。與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加拿大里賈納大學共同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開展師生交流和本碩士生的聯合培養。
學校與26所臺灣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與臺灣優質高校合作,開啟閩臺高校“4+0”試點的合作模式;與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元智大學聯合設立福建省師資閩臺聯合培養中心。
文化傳統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學校徽志是以白底紅字構圖,圖案設計為內外兩層結構,外層有“廈門理工學院“的英文加正下方的建校時間”1981”,內層利用中國特色的印章形式,突出“廈門理工“字樣,圖案圓中有方,寓意天圓地方,象征理工人的胸懷和理想。字體在古印體的基礎上,進行了修飾,標志給人以歷史感和信賴感,蘊含著一種人文底蘊。
學校徽章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細長橫向橢圓形證章。
校訓是明理精工、與時偕行
“明理”《宋書·良吏傳》是“精練明理,為一世所推”,即明察事理、明了道理。
校訓
“精工”《后漢書·蔡倫》“莫不精工堅密,為后世法”,即精致工巧。
“與時偕行”《周易》是“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即“變通趨時”,寓有與“時”相配合而行動的積極意義。
“明理精工”強調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與時偕行”強調緊跟時代步伐、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青島有沒有2011計劃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
新聞網訊:10月31日下午,我校校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育組建申報會議在辦公樓407會議室舉行,會議傳達了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部署了校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育組建申報工作。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煥良主持會議并講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夏東偉出席會議并講話。
王煥良在會上宣讀了關于成立青島大學“2011計劃”領導小組的通知。王煥良指出,國家實施“2011計劃”,是新時期推動高校發展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性舉措,意義非常重大,學校高度重視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把2011協同創新中心作為我校下半年的重要工作來抓。他強調,各學院、各有關單位要積極行動起來,按照學校統一部署,認真學習上級文件精神和兄弟院校的經驗,長遠規劃,踴躍申報,迅速拿出建設方案。思想要開放,視野要開闊,勇于創新,密切協作,力爭實現新的突破。
夏東偉在會上簡要說明了學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成立的有關背景情況,介紹了國家、省、校對“2011計劃”的支持情況。他強調,培育組建申報工作要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面向區域發展。要瞄準山東省內和國家急需建設的重要項目,廣泛匯聚創新要素,凝練特色方向,積極組建協同創新體,培育優勢項目,力爭通過協同創新中心平臺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為申報國家、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奠定基礎。
科研處負責人在會上對我校校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育組建申報的有關工作進行了部署和說明。
“2011計劃”即“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簡稱,是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教技〔2012〕6號)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教技〔2012〕7號)文件精神而實施的計劃。我校日前已制定了《青島大學貫徹“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實施方案(試行)》、下發了《青島大學關于培育組建校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通知》。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的“水產養殖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建設研討會在青島順利召開。我校副校長劉東超、水產學院院長譚北平應邀出席研討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趙法箴、雷霽霖、管華詩、麥康森,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以及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山東好當家公司等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計60余人出席研討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在研討會上作“工業化養魚發展之路”的學術報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杰人就我國水產養殖領域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前景作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向與會專家、代表介紹了“中心”的建設思路與框架。在下午的研討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及相關單位代表圍繞“中心”建設主要內容、管理機構設置與運行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并在“中心”總體建設目標與范疇、平臺建設方向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達成初步共識。 劉東超副校長在會上圍繞“中心”建設必要性、體制機制創新以及協同創新團隊建設、區域布局等作了典型發言。麥康森院士主持了下午的研討會,并在總結中對會議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產學研各單位積極參與、通力合作,在“中心”建設的關鍵問題上形成了廣泛共識,即先集中力量爭取支持,將“中心”建起來,再進一步充分發揮集體才智與學科優勢,協同創新;同時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以科學發展的理念,解決建設發展中的困難與問題。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網上提交后能換嗎
能換。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網上提交后能換。項目線上提交后變更,需要負責人登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平臺,線上提交申請報教育部社科司審批。專項項目、基地重大項目、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請提交紙質版《重要事項變更表》。獲批后,登陸學校科研管理協同創新服務平臺,進行變更。
武漢大學的戰略定位是什么?
武漢大學的哲學社會科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經過百余年的傳承發展,積淀了深厚的歷史底蘊。
武漢大學一直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會議精神,2011年,武漢大學在全國率先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大會,出臺《武漢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計劃》,科學凝練發展理念,精心謀劃發展戰略。以“高端、聚合、對話、原創、發展”為核心理念,實施五大戰略引領武漢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實現新跨越,邁向新發展。進入“十二五”以來,武漢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各項核心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高校前列,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發展優勢。特別是2013年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又佳音頻傳,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數均位居全國高校第3位,國家社科首批重大項目數并列全國高校第1位,教育部優秀成果獎以43項位居全國高校第2位,社會科學總論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2011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一、聚焦人才建設,實施高端引領戰略
多年來,武漢大學始終抓住人才隊伍建設這個根本,特別是注重高端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他們的學術引領作用。此外,武漢大學還采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學術隊伍建設的做法。
一是在全國首創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制度。2004年開始遴選,共遴選12名資深教授,他們在扶掖后學、建設學科、引領學術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201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首批 “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有6位資深教授入選(全省首批共13人)。
二是實施“70后學者學術發展計劃”。為了涵育武漢大學長遠發展的學術中堅,著眼于青年學術隊伍的群體性成長,武漢大學啟動了“70后學者學術發展計劃”。對每個團隊給予為期三年、每年10萬元左右的滾動資助。目前,武漢大學已在建“70后”學術團隊40支,推動青年教師學術發展的積極意義正在逐步彰顯。此舉受到了教育部、兄弟高校和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
為進一步發揮高端學者對青年教師的學術引領作用,武漢大學正在籌劃實施 “學術帶頭人學術引領能力建設計劃”。
二、發揮學科優勢,實施優勢集成戰略
近年來,武漢大學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多科學優勢,實施優勢集成戰略,加強基地建設,組建跨學科平臺,以問題為導向,推進跨學科研究。
武漢大學先后成立了一批重要跨學科研究機構,如中國邊界
寧波大學教務處登錄入口
一、寧波大學教務處登錄入口 寧波大學 教務處登錄入口為 http://jwc.nbu.edu.cn ,學生可以復制該網址到瀏覽器地址進入登錄頁面。
二、寧波大學簡介
寧波大學 是一所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新興地方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寧波市共建高校,國家海洋局與寧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剛先生捐資創立,鄧小平同志題寫校名。建校之初,由 浙江大學 、 復旦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北京大學 、原杭州大學五校對口援建,高起點地開始了辦學歷程。1992年列為全國高校招生第一批錄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過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1996年,原 寧波大學 、寧波師范學院和浙江水產學院寧波分院三校合并,組建新的 寧波大學 ;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重點建設大學;2011年,國家海洋局與寧波市共建 寧波大學 ;2012年成為浙江省、教育部、寧波市共建高校;2015年入選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得到了眾多海內外“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的大量幫助和廣泛支持,經過幾代寧大人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奮斗,目前綜合實力已進入全國高校百強行列。
寧波大學 是一所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其學科涵蓋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等十一大門類,設有24個學院,建有7個省一流A類學科、6個省一流B類學科;據ESI公布的
數據,工程學、臨床醫學、化學、材料科學4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現有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及工程碩士領域,75個本科專業。具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權、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公派來華留學生資格及港澳臺學生招生資格。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469人,各類研究生6923人,在校留學生2368人(其中學歷生1820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12431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2826名,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843名。現有正高職稱人員401名,副高職稱人員783名,博士學位人員1158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加拿大院士2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級特優人才16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7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名,*特聘(講座)教授3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15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4名,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2名,國家、省級突出貢獻專家10名,省特級專家1名、錢江學者特聘教授13名,省級特優人才18名。
學校堅持“把成才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教育理念,實施“大類招生、大類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擁有國家特色專業6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項目3個、國家卓越人才培養計劃2項、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1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3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文授課品牌課程2門、教育部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個。研究生教育質量位列全國百強行列。學校是國家大學生自主創業教導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單位。2017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被評為“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創業學院”和“浙江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學生就業率位列省屬本科高校前列,是“全國就業工作典型高校50強”高校。
學校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注重學術和科技創新,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牽頭單位)1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級成果推廣機構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2個、浙江海洋高效健康養殖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1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1個、國家體育總局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8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重點專業智庫1個、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浙江省高校新型智庫2個、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研究基地。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實現了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項的全面突破;社科研究水平位居全國高校前10%行列;獲中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優秀
案例,2017年度獲全國唯一面向政產學研金用結合的最高榮譽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2018年度獲全國技術市場領域最高獎項“金橋獎”。
學校大力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已與70多個國家18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與法國昂熱大學合作共建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現有中澳MBA、中美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中加漢伯項目等3個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建有12個本科、17個碩士和7個博士層次的國際化專業;與冰島大學、馬達加斯加塔馬塔夫大學合作建立了孔子學院。
學校與港澳臺交流日益頻繁,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開展了校際學術及學生交流與合作;與臺灣中原大學、臺灣海洋大學、云林科技大學、臺灣東吳大學等30所臺灣高校簽訂了校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協議。1993年,首開兩岸大學生交流互訪先河,甬臺兩地大學生互訪24次;與香港中文大學開展的甬港兩地大學生互訪研修活動被列為教育部“*”項目。
學校主校區位于寧波高教園區北區,另有梅山校區、植物園校區等多個校區。學校占地3036畝,校舍總建筑面積97.46萬平方米。學校現有固定資產總值22.2億元,儀器設備總值9.8億元;建有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數字資源中心寧波分中心,圖書館面積5.1萬平方米,現有紙質圖書251萬冊、電子圖書230萬冊,擁有2家直屬附屬醫院(其中1家正在籌建中)、10家非直屬附屬醫院和9家教學醫院。
今天的 寧波大學 ,正秉承“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校訓和“兼容并包、自強不息、務實創新、與時偕行”的寧大精神,努力向著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邁進。
寧波大學在安徽歷年招生錄取分數線【2013-】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哪里 附準確地址
寧波大學在哪里 附準確地址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教務處電話 附號碼及其他聯系方式
寧波大學郵編 附地址和介紹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郵編 附地址和介紹
寧波大學教務
系統入口
寧波大學雙一流學科有哪些 附重點專業學科名單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
寧波大學教務處電話 ;
什么是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
協同創新是各個創新主體要素內實現創新互惠,知識的共享,資源優化配置,行動最優同步、高水平的系統匹配度。而協同創新的有效執行關鍵在于協同創新平臺的搭建,可以從兩方面對協同創新平臺進行宏觀布局。
一是面向科技重大專項或重大工程的組織實施,建設一批可實現科技重點突破的協同創新平臺,二是面向產業技術創新,建設國家層面支撐產業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的綜合性創新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
擴展資料
根據教育部“2011計劃”重大需求的劃分,協同創新中心分為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和面向區域發展四種類型。
主要特點有兩點:
1、整體性,創新生態系統是各種要素的有機集合而不是簡單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標功能都表現出統一的整體性;
2、動態性,創新生態系統是不斷動態變化的,因此協同創新的內涵本質是:企業、政府、知識、 大學、研究機構、 中介機構和用戶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開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活動,是當今科技創新的新范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協同創新
關于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平臺和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申報網站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平臺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申報網站、教育部協同創新項目平臺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