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寵展、全球寵物產業風向標——亞洲寵物展覽會深度解析
521
2025-03-31
本文目錄一覽:
近期,Gartner、Forrester等行研機構陸續更新了低代碼相關的報告,報告中對低代碼的能力模型進行了調整。從整體方向上看,上述行研機構在評估低代碼開發平臺產品時,提升了數據模型/模型驅動的重要性,并且細化了開發管制(governance)相關的要求。
事實上,隨著低代碼應用場景的泛化和深化,國際上的主流行研機構已經明確了“低代碼開發和傳統開發方式在應用場景上一致”的大方向,并且按照開發復雜系統、大規模系統的標準,衡量低代碼開發工具。
核心能力體系
在此背景之下,我根據對低代碼行業的觀察和理解,再考慮上中國特有的需求,整理出一份低代碼開發平臺核心能力,分為開發、擴展、體驗和管制四個方面,供技術選型參考。
1. 開發
1.1 模型驅動開發
模型驅動是軟件開發的成熟方法論,是企業級系統開發的通行做法。模型驅動開發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數據模型:根據數據庫設計范式,制作出由數據表、關系、約束等構成的數據模型
業務模型:將業務邏輯構建在數據模型之上,形成完整的業務模型(也稱領域模型)
交互界面:基于業務模型開發交互頁面,編排業務模型以實現業務操作
1.2 可視化:UI設計
使用可視化的方式構建前端界面和前端交互行為。如果您的項目需要保持統一的VI,那么是否支持引入CSS文件也需要納入考察項目。
1.3 可視化:邏輯處理開發
使用可視化的方式,在前端或者后端構建業務處理邏輯。對于有事務性要求的企業級應用項目,如ERP、WMS或財務,需要重點關注后端業務邏輯處理的開發方式。
1.4 可視化:系統運維
低代碼開發平臺應關注軟件開發的全生命周期,部署、迭代、監控等環節的可視化,同樣可以大幅降低軟件的整體成本。
2. 擴展
2.1 數據庫集成
數據庫集成能力是打通“數據孤島”的必備條件,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案之一。是否能夠連接外部的數據庫,是否能夠調用該數據庫上存儲過程等編程能力,對大企業的軟件開發項目來說至關重要。
2.2 WebAPI集成
現代的軟件系統和SaaS服務均以Web API的形式對外提供接口,用于集成。通過調用Web API可以讓低代碼開發平臺具備更強大的開發能力和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2.3 編程接口
軟件需求和IT環境的變化通常會超過開發平臺的迭代,編程接口便是避免“卡在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道防線。
2.4可擴展的組件生態
在編程接口的基礎上,如果能夠存在一個組件生態,讓用戶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開發功能,避免“重復造輪子”,何樂為不為呢。
3. 體驗
3.1 響應式頁面支持
響應式頁面可以分為流式布局和網格布局兩種。支持響應式頁面意味著用戶無需針對特定的屏幕尺寸做專門的設計,可以大幅提升UI的開發效率。
3.2 定制化的原生APP支持
為了充分利用硬件的特性,針對iOS或Android開發原生APP依然沒有被拋棄。是否能構建從Logo到功能,全定制化的原生APP對于某些項目來說,依然是必須項目。
3.3 本土化移動端支持
移動辦公在國內基本上等同于釘釘和微信,所以,低代碼開發平臺需要具備與這兩個IM軟件無縫對接的能力,從頁面嵌入到用戶集成,不容忽視。
4. 管制
4.1 Web版IDE
相比于桌面版的IDE,Web版具備更快速的部署、更統一的版本等優勢,對于大型項目開發團隊而言,為此犧牲一定的開發效率都可以接受。
4.2 版本管理
企業級應用的高復雜度和頻繁的需求變更決定了版本管理的重要性。事實上,在專業開發領域,版本管理已經成了標配,并基于此衍生出了完整的項目管理方法論。
4.3 代碼倉庫管理
與代碼類似,用戶使用低代碼工具開發的資產也是公司或團隊的財富,如何安全可靠的保存這些資產,將其存放在位于局域網或互聯網的Git等代碼庫,配置訪問權限是個好思路。
4.4 局域網部署
在中國,依然有很多企業對數據和應用程序的可控性提出非常嚴苛的要求,如果用戶需要為他們開發核心業務系統,支持局域網部署,在完全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也可以開發、部署和使用就成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國內外典型產品橫評
為了直觀的展示核心能力體系,我選取了國內外幾個典型的低代碼開發平臺產品(outsystems、powerapps、活字格、釘釘宜搭)進行橫評。這里的評價僅為定性,不涉及定量。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1、傳統開發模式在不斷優化演進中已經形成一套復雜的系統,開發過程劃分為多個細分流程,按照流程以及任務分工,IT人員職責極端細化,業務、產品、設計、開發、測試與運維人員各司其職,且各有一套或多套領域內的工具和語言(如:前端開發、后端開發等),長久以來形成了大量信息繭房,跨流程、職能的溝通非常困難和低效。
2、低代碼平臺將技術高度封裝化,極大消除了技術劃分的復雜度,有助于打破IT人員的溝通壁壘,提升溝通協作效率;同時,隨著業務語言開發模式的逐漸成熟,業務人員、甚至終端都可以開始逐漸參與到開發中來,形成新的需求轉化與開發模式 。
低代碼平臺開發模式優勢明顯
二、低代碼平臺通過什么方式開發應用?
1、根據Forrester的定義,低代碼平臺是指利用很少或幾乎不需要寫代碼就可以快速開發應用,并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種技術和工具 ;其主要是將軟件開發所需的功能控件進行了組件化封裝、將軟件開發常見的業務場景進行了模板化處理,這樣借助可視化工具以拖拉拽為主的配置方式就能快速完成各種個性化管理軟件的配置,不需分神考慮開發語言和算法,而專注于業務實現;
2、國內市場的“互聯網+”實踐開始逐步提速,業務在線正成為多數企業轉型嘗試的第一步。但傳統的軟件重裝開發模式不能及時消化大量業務需求,同時IT專業人才的成本逐漸增加,企業IT交付能力不堪重負,這給低代碼平臺開發模式提供了巨大的發揮空間,愈發受到企業用戶的關注;
三、低代碼平臺有哪些新的發展動向?
1、近日,T媒體發布了《2020年中國低代碼平臺指數測評報告》,對國內低代碼平臺市場格局,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做了調研和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國產低代碼平臺競爭格局
(1) 以流程為核心的低代碼平臺展現先天優勢:T研究調研顯示流程可視化開發能力是終端用戶最為關注的重點,其次才是業務邏輯設計和報表設計等功能,相比原生類低代碼平臺擅長增強代碼能力,天翎等基于BPM流程管理的應用衍生類低代碼平臺擅長聚焦以業務流程視角進行開發,應用交付能力更強!
(2)制造和TMT行業實踐領先,政府應用潛力巨大:隨著智能制造和信創工程的鋪開,對下需屏蔽RFID設備的硬件差異、對上要兼容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的差異,這為天翎等堅定推行國產化兼容適配的低代碼平臺提供了巨大的應用空間!有效驅動形成高效安全的信息鏈,賦能智能制造轉型、保障政企辦公自主可控!
(3)低代碼平臺市場蓬勃發展下隱藏著幸福煩惱:傳統的軟件重裝開發模式不能及時消化大量業務需求,這種弊端在低代碼開發模式下迎刃而解,但在業務在線和資本逐利等多重要素影響下,國內低代碼賽道涌入了大量新興廠商,概念泛化等陋習再次上演、平臺的成熟度存疑......這都會給企業選型造成極大困擾!
2、目前低代碼平臺市場營收規模邁向10個億、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152.0%,更有近6成企業用戶認為低代碼可以作為支撐企業長期發展的IT架構!毫無疑問,我們堅信低代碼平臺終將迎來屬于它的高光時刻,因為它的發展壯大契合了一個本質邏輯——一切管理和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本質是提升效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