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集市-寵物集市華東、華南、華北排行榜一覽表
480
2025-03-31
前言
2022年,對新經濟、互聯網行業來說仍然是不平凡的一年。許多風口破滅,許多企業倒下,屹立于食物鏈頂端的大廠們日子也沒有從前好過。正因為今年發生的變化太多、動蕩太大,年終歲末及時梳理這些行業巨頭的動態,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整個行業發生的現狀,把握市場未來的走向。
為此,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將特別推出“2022年度復盤”系列,回歸各互聯網巨頭的全年動態。*篇盤點,就讓我們從萬眾矚目的股王騰訊開始。
2022年,對股王騰訊來說并不是那么友好的一年:市值縮水了、營收增長停滯了、利潤跌了、許多業務被關停了、在資本市場的收縮也更明顯了,目之所及幾乎全是不利信號。
但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鵝廠也悄悄做做出了積極的應對,圖謀后路:通過發掘新爆款、投資優質游戲公司穩住游戲基本盤,視頻號正在起量,云業務也在加速增長。
的確,騰訊的增長速度較前幾年大幅放緩,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不復存在了。但在這一年的一收一放中,騰訊也卸下了不少包袱,逐漸開啟一個新時代。
收縮:資本市場再無騰訊系?
對于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廠來說,收縮都是2022年的關鍵詞,甚至是整個行業的共識。具體到騰訊身上,這種收縮在日常經營、對外投資和業務版圖的三重調整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在內部,騰訊日常經營環節有兩個主要變化:一是通過裁員和削減福利節省成本,二是砍掉大量不賺錢、也看不到增長前景的邊緣業務。而且和其他大廠不同,騰訊方面并沒有回避這兩個敏感話題,反倒公開承認降本增效的重要性。
在今年3月份,騰訊總裁劉熾平就公開表示,騰訊會主動參與互聯網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并著重提到“對營銷成本、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進行優化”,目的是保持更健康的增長。隨后幾個月,騰訊多個事業部相繼傳出人員優化和削減福利的消息,劉熾平為首的高層可謂雷厲風行。
3月份,騰訊CSIG和PCG兩個事業部被爆大裁員,調整比例約為15%;5月19日,騰訊宣布調整OVBU體育業務部組織架構,裁撤體育業務部多個業務小組,包括籃球業務中心、足球業務中心、市場營銷中心、產品中心的相關團隊;次月下旬,騰訊再次加碼裁員,PCG為重災區,微信和游戲兩個核心事業部也未能幸免。
裁員之余,福利和薪資的削減也在同步進行。今年6月,騰訊調整加薪規則,晉升后的員工無法享有立即加薪福利;到了8月份,騰訊宣布取消合同員工的免費早餐和晚餐,針對正式員工的餐飲、交通等福利津貼也有所調整。
從被裁員工的分布中,我們能看到騰訊對各項業務的定位,更能判斷哪些業務已經被鵝廠徹底打入冷宮。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是2022年幾輪裁員的重災區。對應的業務,自然也是重點調整對象。
8月16日,騰訊同時宣布關停數字藏品發行平臺幻核和看點APP,而在稍早之前,并入騰訊PCG的搜狗搜索APP也正式宣布停服,App Store已*時間下架該應用。此外,社交電商產品小鵝拼拼、WiFi管家和游戲管家等幾個服務及軟件,也沒逃過下架的命運。
如無意外,投入巨大、利潤微薄的內容產業,逐漸淪為騰訊的棄子。在完成這些調整后,騰訊將變得更加輕盈。
再看外部動態,削減投資版圖也是騰訊在過去一年的重點工作。
一方面,騰訊拋售了大量投資標的,包括和美團揮手作別這樣的轟動性事件。
1月初,騰訊宣布減持“東南亞小騰訊”Sea少量股權,致使后者股價大跌逾10%;時間來到6月份,騰訊又一口氣拋售新東方在線超7%股權,套現7.19億港元;11月16日,騰訊宣布對美團進行清倉式減持,涉及資金高達1600億港元。
另一方面,騰訊對于新的投資項目也變得更加謹慎,在一、二級市場出手次數、規模都較2021年大幅減少。
財報顯示,截止今年三季度,騰訊投資賬面價值為7068.65億元,同比下降了14.62%,投資動態明顯減少。鯨準提供的數據則顯示,騰訊今年上半年在一級市場公開披露的投資事件只有67起,總投資金額33.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8起大幅減少。
有趣的是,騰訊在不斷削減外部投資的同時,回購力度卻越來越大。Wind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騰訊年內完成了89次回購,總回購金額高達282.36億港元。其中,在11月18日-12月1日,騰訊連續10個交易日進行回購操作,當中也不乏單次交易額超過3億的大額回購。
從這些動態中不難看出,騰訊高層依然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在砍掉邊緣業務、收縮投資版圖后,他們將把更多資源聚焦到核心業務中。
擴張:游戲、社交是重點
降本增效、削減投資版圖、裁撤邊緣業務,固然折射出騰訊的成本、監管壓力,但并不意味著騰訊缺錢。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騰訊短期存款為917億元,同比增長40.32%;三季度,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1601.77億元,資金儲備相當充裕。實際上,騰訊只是不再像此前那么揮霍,想把子彈集中在重要的戰場。
(圖片來自騰訊財報)
哪個戰場對騰訊最重要?游戲、社交兩個基本盤自然是重中之重。
社交:微信加速商業化
在社交領域,QQ、微信兩大國民應用的境遇截然相反:前者用戶持續流失、功能不斷簡化,后者則加速商業化承擔更多賺錢任務。
今年4月,QQ堂停止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運營;7月,QQ《超級萌寵新版》游戲宣布停服,游戲玩家在7月31日后便無法再登陸服務器;除此之外,包括QQ看點、QQ等級加速功能、短信開通會員功能、QQ安全中心等均已宣告下線……
如果加上在過去幾年下架的QQ家園、超級QQ、群郵件、QQ寵物、QQ旋風,以及早就停止更新的QQ極速版和輕聊版,騰訊在QQ身上投放的資源越來越少,QQ被邊緣化已無可避免。
這些年來,騰訊一直不愿意放棄QQ,也嘗試為其籌謀轉型,甚至往AR、元宇宙的方向發展,申請QQ元宇宙等上百個相關商標。可惜高調推出的超級QQ秀等產品反響平平,并折射出QQ更深層次的困境——IP嚴重老化,年輕人很難再對QQ產生興趣。
對騰訊來說,QQ越來越像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此前一直保持克制的微信,則無法再淡定下去。
視頻號在今年的幾場線上演唱會引入了贊助商,并上線道具打賞功能。7月18日,視頻號原生廣告功能也正式上線,寶馬、阿瑪尼、伊利等大型企業成為首批入駐的廣告金主。到了11月,微信搜索宣布推出競價推廣功能,全面向百度等搜索引擎看齊。
從上述舉措不難看出,微信的商業化將圍繞廣告這個關鍵詞展開——一邊抓住視頻號這個新流量高地,一邊完善搜索、朋友圈、公眾號等板塊的廣告銷售體系。
今年三季度,騰訊廣告收入僅為214億元,同比下降了5%。在財報中,騰訊也坦言若干行業的廣告需求正在下滑,視頻號信息流廣告是難得的增長點。在互聯網廣告市場整體蕭條的大環境中,騰訊對微信的依賴預計還會不斷上升。
游戲:重質不重量,全力挖掘新爆款
至于游戲業務,騰訊深知不能一直依靠《*榮耀》、《和平精英》等老IP。受到版號審批等客觀因素制約,騰訊對游戲業務的投入保持克制:更重視新游戲的質量而非一味追求數量,全力挖掘新爆款。
據媒體統計,在今年三季度停服的手游產品中,88%來自騰訊或騰訊系企業。而對于自身并不擅長的二次元游戲等領域,哪怕同行們再狂熱,騰訊也沒有盲目入局。在暴雪和網易官宣分手后,騰訊同樣沒有表現出接盤意愿。
在今年三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劉熾平表示騰訊將會把資源集中在幾款大體量、高營收的游戲產品上,新游戲的立項則會優先考慮全球前景。
其中,除了前面提及的幾款老手游,年內新上線的《暗區突圍》、《幻塔國際版》、《VALORANT》和《勝利女神:妮姬》都肩負起了騰訊游戲未來一段時間的增長希望。
劉熾平在11月16日的財報電話會上滿懷希望地表示,確信騰訊能在不久的將來獲得新版號。第二天晚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年內第六批版號審批名單,騰訊的《合金彈頭:覺醒》終于如愿上榜,一切來得是如此巧合。
對于陣痛期的騰訊游戲來說,最難的日子或許真的過去了。但移動游戲大環境的下行和監管的收緊一時半會兒都不會改變。對騰訊來說,在穩住基本盤之余,尋找后路也是一項相當迫切的任務。
轉舵:產業互聯網開啟新增長曲線
除了游戲、社交兩大支柱,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在騰訊內部的地位持續上升,過去一年露面機會不斷增加。然而,從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來看,騰訊云業務今年發展得不算順利。
財報顯示,過去三個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分別錄得428億、422億和4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6%、0.8%和3.5%,增速一直徘徊在低位。
騰訊很清楚自身面臨的挑戰。對外,阿里云份額優勢明顯且起步更早、擁有更龐大的客戶關系網;對內,騰訊CSIG在年內也經歷了多輪調整,需要時間重新梳理組織架構和發展戰略。
有鑒于此,騰訊也注意為CSIG保存彈藥、養精蓄銳。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CSIG總裁湯道生在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CSIG過去一年的利潤水平已經有所提升,距離實現整體盈虧平衡的目標并不遙遠。
目前,騰訊CSIG的C端業務發展較為順利,SaaS層面的騰訊會議、企業微信、騰訊文檔等產品已經先后試水商業化,開始為集團創造收入。由此推測,面向B端、尤其是面向垂直行業的云產品和服務,將是騰訊未來一年的重點;加強和實體經濟的溝通合作,則為扎根B端奠定基礎。
早在去年年底,騰訊就提出“以數字技術,助力實體經濟”的策略,向B端客戶不斷釋放合作信號。而在過去一年,“數實融合”這個口號也被反復提及。
毫無疑問,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盤,數字產業和實體產業的加速融合也從交通、零售、娛樂等各個環節重塑了我們的生活。對中國來說,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以數助實”是實現對發達國家彎道超車機會。對于騰訊等深耕云產業、數字經濟領域的企業來說,自然也是不容錯過的風口。
然而,國內互聯網巨頭重C端、輕B端的現象十分普及,To B產業相對落后,仍有大量潛力尚未釋放。尤其是在制造業、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程度較低,大量中小企業都有升級的需求,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服務和產品——騰訊如今做的,就是填補這部分空白。
從外部投資中,也能看到騰訊發力B端的規劃。
IT桔子統計的數據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的12個月,是騰訊在企業級服務行業投資最活躍的時期,期間共出手12次,公開披露的投資金額達近20億元。被投資的標的中,既包括垂直行業數字化服務平臺,如云道智造和吉工家;也有立足AI和大數據產業的影刀RPA和DataPipelie。
當然,騰訊CSIG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騰訊在IaaS基礎云的領域很難打贏占據先發優勢、各項技術也十分完善的阿里云。有互聯網營銷經驗和社交媒體屬性,和各個行業聯系密切的騰訊云,只能揚長避短,發揮自己在垂直領域的優勢,并不斷向AI等前沿領地進軍搶占技術高地。
在剛剛召開的CSIG數字生態大會上,湯道生宣布騰訊云將推行“AI+云融合”發展戰略,通過搭建底層算力、AI開發、應用和全場景數字化四級矩陣推動CSIG向AI方向轉型。
垂直行業的開發方面,無論是1月宣布打通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和騰訊文檔,還是隨后接連推出400多款自研企業級產品,騰訊CSIG都僅僅遵循著“扎根行業、深耕區域、提升效率”這三大策略。
至于重點開發的行業,CSIG在年內的幾次組織架構調整已經給出了答案。
今年7月12日,CSIG宣布成立智慧行業九部,專門負責擴展運營商行業大客戶和相關業務規劃;同時成立的還有政企業務線,負責擴展來自政務、工業、能源、文旅、農業、地產、體育等領域的大客戶,由騰訊副總裁李強親自掛帥。
“我們竭盡所能主力客戶取得成功,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對全球市場的投入”,12月1日,湯道生親自撰文表達了自己對騰訊CSIG的寄望。
湯道生很清楚,CSIG對騰訊來說意味著什么。如果說游戲、社交代表著騰訊從前的成功和當下的穩定,那么想再攀高峰,CSIG就要承擔更重的任務。為CSIG打開增長空間,是騰訊一場沒有退路的硬仗。
寫在最后
盡管已經穩坐股王寶座多年,擁有微信、QQ等國民級應用,馬化騰還是時刻保持警惕,從未認為騰訊已經到了不可取代的地步。
在去年的全員大會上,馬化騰更是發出了一番危機意識滿滿的言論:
“騰訊只是國家社會大發展期間涌現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國家發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礎服務,隨時都可以被替換。”
消息傳出后,不少網友認為馬化騰此言過于悲觀,為了提高員工的警覺性而夸大了外界對騰訊的威脅。但從過去一年各種動態來看,這種危機意識對騰訊確實很有必要。
當然,騰訊也一直在變,加強和實體經濟的聯系,改善營收結構、降低成本負擔,盡一切努力突破增長天花板。
對于騰訊這樣的超級企業來說,大象轉身尤為不易。既然已經邁出關鍵一步,就必須要好好走下去。如今騰訊CSIG找好了定位和發展路徑,社交、游戲等業務的改造也在同步進行。
但未來的路能不能走好,還要看騰訊自己的造化。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價值研究所授權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