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寵展、全球寵物產業風向標——亞洲寵物展覽會深度解析
497
2025-03-31
12月10日-11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企業*年會暨第二十二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于線上舉行。思謀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在【新智識演講】環節中談論了“關于自己認知的工業4.0的概念”。
以下為演講全文,由投資界(ID:pedaily2012)編輯整理:
賈佳亞:大家好,我是賈佳亞,很高興今天受中國企業家的邀請來給這樣一個分享。今天我就趁這個機會談一談我自己認知的工業4.0的概念。
為什么會講這個概念呢?還得從我的歷史講起,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一直以來是作為一個教授,在AI里面做視覺和視覺語言模塊的一些前沿探索研究,大概也有20多年的時間了。之間我參加過許多的重大項目,而且還在互聯網公司有一些全職的工作經驗。
為什么在數年前,我會決定創立思謀科技,并且讓思謀科技成為在智能制造和工業4.0的一個行業標桿呢?思謀科技又是如何推動新一代的工業4.0?今天我想帶著這兩個問題再給大家做一些分享。
要說到思謀科技,還得從60多年前講起。當然在60多年前并不是我出生的年紀,我只想說在60多年前的時候,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人類近代最偉大的一個探索宇宙的計劃——阿波羅的登月計劃。有一些資料的史實告訴我們,在1963年到1969年期間,在阿波羅計劃整個的計劃之間,其實它一共生產了大概75臺設備。這75臺設備看起來好像數字很小,但是它消耗了全世界當時所有產量的集成電路的一半。這個是硬件上,產生了巨大的消耗和巨大的使用量。
在軟件層面上,阿波羅計劃的代碼量是1400人年。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一個非常高質量的代碼工程師,他需要花1400年才能完成所有的代碼,也就是阿波羅計劃的所有代碼。而這1400年還包括了不吃不喝連續運轉的這樣一個實踐。所以大家可以想象,這個總耗資是非常之高的,高達255億美元,相當于當年美國GDP的0.57%。所以說阿波羅這個計劃是真下血本。
但是因為這個很下血本的計劃,所以說這樣驚人的投入真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就是人類歷史上探索月球的奇跡。而在阿波羅計劃之后,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包括美國本土也再沒有人登上過月球。說明這個阿波羅計劃是超前于人類幾十年的這樣一個日程。在科技層面,在我們的這個知識和歷史層面。
我今天想說的就是阿波羅登月計劃其實發生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前半段時期。第三次的工業革命發生在二戰以后,那個時候就開始因為有了計算機的大規模的應用,突然發現人腦其實比不上計算機的這種非常強悍的硬件計算能力。這個過程中間因為計算機的不斷的演化、不斷的應用,誕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數字化企業,包括當年的IBM、微軟和早期的蘋果,還有各個行業的隱形冠軍,這個都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時候發生的。
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者叫工業3.0結束了嗎?其實沒有,從二戰后到現在,六七十年時間里面,我們一直在持續性的進行這樣一個工業革命。這個工業革命帶來了非常大的人類生活的影響和變化。我們看看當年最出名的登月計算機,舉全國之力做的一個登月計算機,內存大概是2-4kb,存儲的空間是72kb,處理速度是8萬次每秒。相比于今天我們隨便任何一個人拿出口袋里的手機,我們這個手機是量產化的、大規模工業化的產品。這樣一個手機我們發現,它的內存大家應該可以計算一下,你會發現它的內存是當年的登月計算機的200萬倍,存儲是它的2000萬倍,處理器是它的2億倍。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假設當年如果登月計劃有一個這樣的計算機和手機的話,類似于一個手機的話,這個手機可以同時操控1000萬臺登月的這樣一個飛船著陸月球,而且不會出任何差錯,這就是計算能力的一個變化。
如果這樣一個事情正在發生過程中間,我們還有很有一個意思的比較就是阿波羅當年的內存是手工編織的,它的每一個內存的節點就是一個工人手工用這種金屬編織出來的這樣一個節點,全球只做了一臺。而今天我們看到比它強大2億倍的iPhone手機,2020年的生產量達到了2.3億臺,而且故障率極低,大規模的生產。這樣的一個比較,很直觀的比較,全做數字化的比較,其實我們就明白了,人類在過去60年里面,生產工業的復雜度和工業品的精度提升了10億倍以上。而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在經歷第三次這樣一個工業革命或者叫數字革命。
如果我們設想從今天開始,未來50年,我們的工業品的精度和復雜度還要繼續提升百倍、千倍、萬倍。那工業3.0還能夠滿足需求嗎?現在很多的專家學者,包括我自己認為現在的工業方式是不能夠再保證未來的工業這樣的精度和復雜度還能提升這么多倍。那就打開了一次新的工業革命的契機和窗口。這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叫工業4.0。
所以工業4.0我們看看定義是什么?定義工業4.0是以自動化和數字化為基礎,加入了物理生產和線上交互,容納新的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和系統,實現新一代的產能提升。這個定義非常的枯燥,而且非常復雜,難以理解。所以我今天在這里給大家做的分享就是為了讓大家能看懂這個定義,所以我要用人這個維度來解釋這個定義和變革。
前幾次我們看到的工業革命,讓大量的手工作坊和手工藝人變成了機械加人的生產方式。
人加機械工作的這樣一種模式,令到現在的這個生產效率不斷的提升,這個過程是不是已經很高級了?確實很高級,相比于中國社會,我們50年前的生產方式和現在的生產方式那簡直已經是天壤之別了。但未來50年我們還需要工業品的精度、復雜度實現百倍、千倍、萬倍以上的提升的時候,人在這個環節里面就很難再物理性的進入生產環節。這是什么意思呢?這里面有兩點的解釋,我給大家解釋一下。我們看到現在我們生產出來的各種各樣的生活品、消費品,包括我們的房屋、我們的汽車,我們用的電腦、我們的手機、我們的電視,現在非常非常多的這種電器元件的機密程度達到了微米級。什么是微米級呢?1微米就是1‰毫米,還有的元器件密度在芯片這一端是納米級,納米級就是1‰微米,就是百萬分之一毫米。人在這么小的尺度上的時候,人就工作不了了,人的感知細胞、人的神經細胞已經感知不到這么小的生產的產品了。所以人在這個生產環境中間起的作用會越來越小。如果把人加入到生產工藝中間,讓人還能夠跟著機器一起工作,只會阻礙機器工作的能力,這是*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其實工人的生產效率是不會改變的,而工廠的生產效率會繼續提升。其實我們未來看到我們工廠的生產效率24乘7,每天24小時的這種連續運轉,一周7天不停歇。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不能不眠不休,人有精神,人有生理上的需求,人有生存的需要。所以這一點上來說,工廠未來生產效率還要提升,那人的因素只能會慢慢的減少。
所以從這兩方面來看的時候,工業4.0是要干什么事情?它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把人的物理化參與生產的過程,替換成人虛擬化的通過網絡參與生產,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工人未來只需要操作云端或者網絡上的生產系統就可以了。
我想做的事情,思謀科技想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兩樣,*方面,我們把原來需要人去看、去想、去移動的物理環節,讓機器直接快速高效的去看、去想、去移動。
另一件事情我們要創造一個新的系統,讓產線上的工人轉變成技術管理人員。那這個系統是干什么呢?大家可以認為就是個數字孿生,我們創建一個一模一樣的工廠生產環境的線上版本,通過我們的智能系統在網絡上面,讓工人的這樣一些技術工人能夠舒適的、高效的在房間里面就能夠簡單的管理整條物理產線,而不是說讓人在物理產線上每天去摸、去看、去想、去聽。
所以這兩方面的目標實際上都是很難的目標。我們在過去幾年里面其實也做了大量的開發、部署,我們交付了數十款的高精度的整機系統,這些系統不僅僅像現有的系統一樣能夠做、能移動、能夠去抓取、能夠把生產的運動給實現。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有一個大腦,這樣的機器我們認為叫做智慧機器,智慧的機器它能夠像人一樣的去知道每一個產品的質量、每一個產品生產的環節、每一個產品生產的具體需求。它可以模塊化,它可以工廠的整個部署的改變,能夠輕松的去把模塊的應用可以做得更加完整和更加靈活。
這個是在我們工廠做的事情,同時我們在工廠外面,通過我們創建的一個數字化的工廠、數字孿生工廠,讓管理者遠程的了解所有的生產細節,并且作出反應和指揮。那這個數字化的工廠實際上你可以想象,過去是不存在的,因為它需要的細節非常之多,工廠里的每一個生產機器的環節它的運作、它的實時化的傳導、它的傳感器的嵌入,以及于傳感器遠端和物理端的配合,這些具體的實施和一些技術細節在過去都很難實現。現在正是因為當我們有了深度學習,我們有了AI的技術,我們有了一個叫做數字孿生系統之后,這樣一些定制化的開發和處理就能夠得到真正的實現了。
我們的智慧型機器其實過去在幾年里面,服務了數十家全球500強的制造型企業,而我們的機器還在不斷的優化和自我更新,他每天通過我們看到新的數據,學習到新的產品形態,不斷去更新和優化自己。
我講了過去幾年我們做的事情,未來10年,其實我們自己也有一個愿景,在我們現有的對于市場化的了解來說,即使是非常高端的機密化產線,它的智能化的部署不超過1%,也就是說有99%的機器是不那么聰明的,它只是人控制的,讓它去完成既定的生產任務。而未來思謀科技希望助力超過1000家全球企業,實現產線的智能化升級,將那沒有智能化的99%的部分,我們把它給實現掉。所以我們的目標具體來說就是希望將工廠的生產精度再提升兩個數量級,錯誤率降低兩個數量級,重復性、危險性的勞動減少90%。然后我們還希望把工廠的智慧化的覆蓋率提升10倍以上,這個都是我們的目標,未來的10年。
我們相信也只有走這樣的路徑,也就是實現工廠和工人的完全分離,工廠只有走向了技術化和智慧化,才能真正的走向未來的4.0、工業4.0。而且我們希望走完這條路的時候,整個行業、整個中國、整個全世界的制造業行業都會產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個時候不僅僅是探月,我們能探索整個太陽系,甚至是我們的銀河系能走得更遠,這都是我們未來的目標。讓我們期待一個真正的工業4.0時代。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