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寵展信息指南
629
2025-03-31
12月10日-11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企業*年會暨第二十二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于線上舉行。
華大集團CEO 尹燁在【星光900秒】環節中分享了“高中畢業之后我的抉擇”主題內容。
以下為演講全文,由投資界(ID:pedaily2012)編輯整理:
大家好,我是尹燁,不忘初心的人才會走到遠方。接下來的900秒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高中畢業之后我的抉擇。
其實每一個人大概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由于父母的影響,從小我就喜歡這些花花草草、魚魚蟲蟲、貓貓狗狗、鳥鳥獸獸。所以在高中畢業的時候有很多的機會我是可以去挑選的。
當時學什么專業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1998年,金融和計算機都是大熱,然而我選擇了生命科學,這是我在大連理工大學保送生培訓班的開班典禮上的一次演講的照片。因為這個時候不管是報紙還是輿論,都清晰地給出了這個世紀的方向,21世紀注定是一個生命科學的世紀。
遺憾的是21世紀有100年,我畢業的時候才剛剛是2002年,我跟我們班的同學,當時這個高考的分數都很高。然而畢業的時候我們幾乎找不到對口的專業,特別是在東三省,你想找一家國企,你想找一家民企,它是跟這種經濟技術高度相關的,幾乎找不到。所以我來到了北京,有幸在三元橋當時的老國展遇到了華大基因。當我看到那一個簡陋的只有3米的這樣一個展臺上,我很難想象這個機構就是代表中國參加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那家機構。然而當我接受了他們的面試邀請的時候,當我到了他們的實驗室的時候,其實我的一種從心里的肅然起敬,使得我最終簽約了華大。
這張照片是給出了華大成立之初,因為預算不夠,他們就用這些設備的外包箱加了一層膠墊,搭成了他們一個最簡陋的實驗臺,但并不影響他們最終為祖國贏得了這一份榮譽。
在畢業10個月的時候,2003年的4月份非典來了。這個時候的我應該做什么樣的一個抉擇?當時有好心的親屬說要不然包一個車,我們拉回老家避一避,又或者我可以穿上防護服,戴上棉布口罩,和我的小伙伴們一起去抗擊非典。所謂兵貴神速,4月15號我們拿到了病毒的樣本,短短的72個小時之內,我們就完成了病毒的序列測定,一直到診斷試劑的研制。感謝華大給了我一個機會,因為我在SARS期間的突出表現,讓我代表華大向全國防治非典指揮部捐贈了我們生產的30萬人份的診斷試劑,這一次的捐贈是董事長汪建拍桌子而實現的。因為當時所有的疑似病例都關在了一起,大家區別不出來,誰感染了非典或者沒有。我們的試劑是中國*并*拿到證的診斷試劑。很多的一些經銷商、代理商都圍在了華大的門口,開出了一個人份最高1000塊錢的單價。當公司的銷售部正在討論定價的時候,汪建拍著桌子說這個是國難財,不管你們費了多大的勁,哪怕是拿命把它研發出來,也得給我捐掉。這句話就支持我堅定地在這個組織當中去放心的發展。
華大后來來到了深圳。2016年,我們買了當時全世界*的測序儀公司,100臺*進的測序儀,搖身一變成了全世界*的基因組學中心。但我們心里明白,這個“*”是不牢固的,因為你的上游是抓在了別人的手里。果不其然,在*個合同期之后,2012年我們的上游突然發難,對原先的設備漲價,并限定了用途。可以說這是一次“卡脖子”的事件,又是董事長汪建作出了堅決的決定,我們要想辦法去尋求出路。
天無絕人之路,當時美國的第三大測序公司向我們發來了橄欖枝,所以就有了這張照片。2013年,我們全資收購了當時在納斯達克上市的Complete?Genomics,經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如今華大已經可以造出全世界*競爭力的測序系統和測序產品,以及全球最廣泛的基于基因組技術的精準醫學的服務。猶記得在*臺具有真正意義的國產測序儀BGISEQ-500型測序儀,這是華大的*次的把先進的技術在中國實現了本土化的研發和發布。在發布會的現場,我看著我們*臺的設備可謂百感交集,當工具在手的時候,你就成本可控了,我不再擔心這種因為生物技術的發展而把價格帶到一個特別昂貴的地步,即所謂我們把精準醫學普惠化了。我看到了因為我們對這些核心工具、核心試劑、核心算法的掌控,使得過去高高在上的這些基因組學檢測從舊時王謝的堂前燕,如今可以飛到千家萬戶當中。
2017年7月14號,這是華大*家上市公司華大基因上市的日子,這是當時上市敲鐘的現場,請諸君看一下,誰在臺上?這里面沒有華大的創始人,沒有華大基因的董監高,也沒有投資人或者任何一位領導干部,他們一部分是我們的員工,一部分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或者有罕見病或者有唐氏綜合征,或者有遺傳病或者是殘疾人,或者正在罹患著惡性腫瘤的折磨。我們請他們來敲鐘,是因為我們深知這次敲鐘不僅僅只是敲響了資本市場的鐘,而是敲響了我們自此可以遠離因為基因問題所導致的基因缺陷中晚期的惡性腫瘤的喪鐘。
這是在2020年在北京新發地疫情的時候,我在馳援前線留下了一張照片。應該說當非典離開17年之后,新冠再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對冠狀病毒有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華大基因的董事長和華大的小伙伴們從深圳出發、從武漢出發,向全國乃至全球各地去支援各地的抗疫和公共衛生的建設,這種逆行及前行。
應該說如果沒有在非典這個過程當中的挺身而出,就沒有后面在新冠疫情當中的當仁不讓。基于華大的測序儀,我們僅僅用了兩周的時間就幫助中國CDC鎖定了這一次的病毒序列,并且在幾周之內開發出了快速而靈敏的核酸檢測試劑。華大所創立的火眼實驗室幫助超過30幾個國家搭起了對應的抗疫平臺,并希望借此能夠實現平疫轉化,為未來的公共衛生建設輸出中國的科技,做出中國應該貢獻的力量。
回首過去,我想給大家聊一聊什么叫機會。其實機會就是在別人都還沒有看好的時候,你躬身入局了。如果一個事情大家都覺得好,所謂人人皆言其善其不善也,這種時候你再進去可能就晚了。說實話,有的時候所謂成功只不過是長久的去堅持正確的事情,你內心相信的事情,并經歷時間的檢驗。要知道,大部分人是因為看見才相信,而少部分人是因為相信,而最終看見。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很多的專家給出了非常謹慎而保守的意見。我想說悲觀者往往是正確的,因為不做自然就不會錯。而能夠收獲大成就的往往是樂觀的,樂觀者才會成功。當然,我們也要承認這個比例并不高。但如果你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希望您還是有一個樂觀的心態。
蘇軾在《晁錯論》當中寫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一個人如果凡事都找外因,總找客觀原因,我相信十年可能都是一個樣子,難有寸進。而凡事找內因,即所謂反求諸己,那么每一天您可能都是一個新的樣子。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很多人都會給我談焦慮,說尹哥,你是怎么樣做到對抗焦慮的?其實我想說,沒有人可以完全的不焦慮,解決焦慮的辦法對我來說就是這8個字,多學知識,少聽道理。道理很多是主觀的,知識大部分是客觀的。正如我一直保持的一個狀態,“天下之難作于易,而天下之大作于細”,很多的點上,只要你做到了,上天就會獎勵狠狠努力的人。
居里夫人曾說,世上沒有真正可畏懼知識,只有尚未被理解知識,知識越深為之越淺。21世紀注定是一個生命科學的世紀,中國如果想在這個世紀去決勝,能做到一個點,就是應該讓我們的下一代愛上生命科學,喜歡上生物技術。所以我希望將我心中的這一團火能夠向下去傳遞。如今我在很多的時間都投身到了生命科學的科普,特別喜歡走到學校當中去,尤其是能走到小學、甚至幼兒園當中去,世界歸根結底是他們的。當你做完一堂科普課的時候,你看到的他們下一代眼中的光芒,這些就是能夠解決我們這些焦慮成年人的治愈時刻。
預測未來*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請把創造未來的機會可能性教給我們的朋友,尤其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邀君與時代共演化。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