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技術創新節點容易發生在什么地方?
這個想法醞釀過一段時間了。不過寫成文則是臨時起意。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
數據庫壓縮技術探索
http://geek.csdn.net/news/detail/201478
想起以前還有一篇談TCP的新BBR擁塞算法的:
Linux Kernel 4.9 中的 BBR 算法與之前的 TCP 擁塞控制相比有什么優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59433/answer/135903103?from=groupmessage
在我看來,這幾個都是很重要的創新,特別是TCP的BBR擁塞控制算法。但是這些創新,它們有什么特點呢?
特點就是:它們打破了原有的技術假設。一些重要的技術創新,可能發生在原有假設被破壞的環節。
原有的思想、相關設計,基于過去的環境設定,可能過了很久之后,并不適用于當下早已脫胎換骨的環境。
而人是很容易習慣過去的動物,時間一長,就忘記了后面蘊含的假定。比如TCP原有的擁塞控制算法,基于網絡帶寬小,速度慢的假設上。可是過了這么多年,光纖大行其道,骨干網絡速度飛快。原有的算法就不再適合了。其它情況也是類似的。如果察覺到這個變化,找到錯誤假設的環節,就能得到核心級別的突破創新。
以前學《計算機原理》的時候,老師就問過一個問題:數據是校驗多好,還是少好。
我們本能的回答:多好。老師說:不是,只要有條件,越少越好。因為只要鏈路可靠,不校驗就提高了有效數據比例,提高了性能,節約了成本。
20多年前,我的第一臺計算機還是486-80,內存4M,硬盤630M的時候,我也沒想過自己用的PC,內存都是32G了。相對于CPU、內存,硬盤進步算最慢的了,可固態硬盤 – SSD還是能秒殺機械硬盤。
原來的撥號網絡網速56k,現在光纖100M。硬件環境變了,很多基于原來硬件設定的東西都要隨著變革,這里面就會有很多改進、創新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異步社區
網絡 TCP/IP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