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技術會顛覆IT平臺嗎?
手機、物聯網、大數據和云平臺正將IT組織重塑為IT即服務平臺。
◎ 華為IT產品線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設計部CTO Ronald Wright Raffensperger/文
運營IT組織是個需要平衡首要性和緊迫性的挑戰。通過部署健全的基礎設施來滿足當前需求并預測未來需求已經夠難了,更何況硬件和軟件問題還難免會導致業務中斷并需要處理故障。所以,運營IT組織絕對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過去的幾年中,大多數IT組織已經開始通過虛擬化來提高計算基礎設施的效率。這使得IT基礎設施向云計算發展,并且非常經濟。可惜,向虛擬化轉型只是通往成功的一小步,關于如何根據應用程序工作負載需求的變化快速、自動地擴展或收縮,仍然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問題。企業也需要找到一種方式為IT和非IT用戶提供自己的云計算環境。
依托IT即服務
解決上述問題需要依托IT即服務(IT-as-a-Service,ITaaS)。IT即服務使企業可以通過“亞馬遜AWS”等公有云來提高產能、快速上線,同時維持對敏感的企業信息資產的控制。IT即服務還能加強“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支撐那些使用私有云資源、外部云業務供應商資源或內外部混合資源的業務。所以,實現IT即服務必須關注以下方面:
應用:大部分應用服務經過修改才能實現彈性伸縮。哪些應用服務可以真正從彈性伸縮技術中獲益?修改這些應用服務的投資回報(ROI)是多少?
安全:如果某些群組能夠在脫離IT管理的情況下獨立創建并利用虛擬化資源,現有和未來環境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嗎?
共享資源容量:和網絡、存儲一樣,IT即服務計算也是典型的共享資源。單獨導入新應用時,能保證共享資源的可用性和容量嗎?
管理:許多現有IT管理系統不能為有效控制和管理虛擬環境提供必要的關鍵信息,例如容量和所有共享資源的使用情況。
如果您已經實現了這些能力,并已將IT即服務投入運行,那么恭喜您。但是,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嗎?您為未來所做的準備,能夠支撐所有的新型業務需求嗎?
不幸的是,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IT需求正朝著多個方向快速演進。有幾家研究公司已經確認了影響IT的主要因素,盡管其結論稍有不同,仍有一些共性的發現——手機、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從這些影響因素可以看出,企業要想在未來的IT世界中生存和繁榮,數據和靈活性是必不可少的。隨著企業的發展和成熟,常規業務數據不斷增加。同時,手機和物聯網產生的數據具有新的形態,其數量級可能會讓現有基礎設施出現數據爆炸。這是企業必須應對的情況。
適應手機的需要
靈活性比數據更為復雜,因為這要求IT適應云計算、大數據概念,以及移動設備和物聯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手機正在顛覆絕大多數關于IT如何支撐企業的根本設想。具體來說,手機具有以下需求和特征:
不可預測性:即使是人們已經很了解的應用,例如訂單錄入和客戶信息查詢,也因為手機而具有了全新的使用模式。傳統意義上對“高峰期”的定位已經過時,如今在很短的時間里峰值可高達平時的5~10倍。
可用性:包括客戶、合作伙伴和員工在內的用戶在上下班時間都要使用手機,所以越來越依賴隨時可用性。
變化管理:傳統IT應用擁有穩定且相對較長的開發周期,主要受內部流程變化和需求變化的驅動。相反,移動應用通常來自外部因素的驅動,包括與新版本移動操作系統兼容以及與其它移動應用交互的需求。IT部門無法通過長期的規劃和調度滿足這些需求,而必須在不可控的時間安排下完成任務。
用戶期待:移動應用程序的用戶習慣于快速的變化和功能演進。為了跟蹤用戶行為、測試不同的用戶交互方法,以及成功提供升級功能,需要采用新的開發、測試和部署模式。
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們正開始理解云計算和大數據的需求。如果沒有云,就不可能在IT中實現移動應用所要求的可用性、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如果沒有運用大數據技術的能力,就不可能充分利用所有可用信息,并從中獲取靈感以推動企業進步。
IT的未來
我們再仔細看看未來IT應用的隱含需求。首先,要以“移動優先”的思路來提供未來的IT應用。也就是說,用戶的屏幕和帶寬大小是有限的,要站在這些用戶的角度來考慮功能性。應用設計者必須精心規劃用戶交互,從而能夠簡單實現基于網絡的應用,并且進一步減少開發工作。
其次,要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應用的結構。為了充分利用云架構的優勢、滿足手機對開發周期的預期,不能再要求應用設計具有可靠的基礎設施和主備切換的軟件類型,而必須允許應用架構和基礎設施發生故障,并保障故障能夠得到妥善處理。從“可靠”向“容錯”轉變的深遠意義不僅在于讓開發者加快開發周期,還在于應用結構的改變,因為讓應用容錯的最佳辦法是將其結構從整體變為碎片。在云服務領域,碎片化通常被稱為“用微服務構建應用”。
這種觀念上的改變也在重新定義應用開發的完成時間。為了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應用開發可能永遠不會完結,IT組織會處于一種“永久的測試狀態”。這不僅僅對開發、測試和運營部門是個挑戰,而且與來自IT組織外的需求是潛在矛盾的。要在永久的測試狀態下順利運營,企業應采用敏捷化和DevOps軟件工程協議。我們要重新思考IT組織中開發和運營部門的關系,以及這些部門與內外部用戶之間的關系。此外,我們必須利用極具顛覆性的新工具改進傳統的IT環境,而與開源軟件合作需要用新方法獲取和支持開發、測試和操作工具。
開源工具箱
利用開源工具開發和支撐對業務極為關鍵的應用是一項重大決策。IT組織往往與熟悉打包技術和支持開源環境的伙伴合作,并采用適合自身業務目標的合作形式。通常,這些IT組織參與工具開發的實踐證明,他們還應該致力于開源項目的成功,根據自身需求和成熟度選擇合適的技術。
在顛覆中領先
應對IT的未來并非易事,IT組織必須根據手機、物聯網、大數據和云平臺等引發的需求構建能力和觀念。
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新成立的企業還是其他非傳統企業,您的競爭對手都在尋求這些趨勢帶來的顛覆機會。不適應就消亡,直面未來,讓云技術重新塑造和定義您的IT平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為云博客 https://portal.hwclouds.com/blogs
云計算 公有云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絡用戶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或描述失實的內容,請聯系我們jiasou666@gmail.com 處理,核實后本網站將在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